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5版
区域化党建视域下高校党史学习路径创新
◎蓝维春 叶圣华
◎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党建引领学生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2021137)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1年度东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区域化党建视域下高校党史学习路径创新”(项目编号:dhsyh-sjyj-2021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区域化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创新。本文以高校为考察对象,认为区域化党建资源的形态和价值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高度契合,探索二者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方面的耦合理路,是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党的历史一再证明,青少年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大学生深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进一步探索构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开放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发展的形式与路径。本文拟从区域化党建视域出发,研究分析区域化党建与高校在实践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平台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与区域化党建两者之间的合作效能,寻找双方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合发展的耦合理路,以区域化党建拓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着力融通高校与区域化党建“两个课堂”,突破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传统、单一的瓶颈与现状,促进校社资源交汇融合,积极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不断激发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力,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于区域化党建创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
  区域化党建以整合党组织资源、发挥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协同作用为目标,是提高党建效率的必然选择,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创新。[2]基于区域化党建能够有效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组合,进一步拓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延续性和渗透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同时,深化校社融合,有利于让党的创新理论、高校师资队伍走进社会基层,以不断促进区域发展,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1、提升教育实效:强化党史学习教育价值引领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较好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但同时存在封闭、单一的问题,往往以理论学习教育为主,缺乏与实际深度融合。与之相衬,区域化党建则兼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区域党建资源真实反映着党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内涵。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区域化党建有机融合,以高校为主阵地,以社区为补充载体,通过充分挖掘、盘活、利用所在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文明实践资源、多元主体资源,有利于全方位释放区域化党建资源效能,使区域党建资源由独立分散向系统协同转化,以不断充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在课程资源、实践阵地、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与拓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植根于广阔的社会历史空间,不同区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很好地打通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之间的“中梗阻”,赋予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更多的社会化表征,既可以充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第二课堂教学空间,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所特有的浸润式、立体式育人功能,有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切实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体认党的发展历史,深入社会基层实践,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真正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2、促进区域发展: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教育本质是一种产生正外部性的知识文化现象,表现为其所产生的知识、创新、技术的交流、联系和集聚对所在区域整体福利的提升和改善。[3]高校作为区域化党建多类型主体之一,在教育科研方面具有显著的理论优势,区校发展共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效能,以高校党建带动社区党建,切实发挥教育所带来的知识外溢效应,进一步契合区域化党建对于教育服务、文化宣传的现实需求,弥合区域化党建实现治理目标仍旧存在的现实差异。依托高校在理论教育、专业优势、科学文化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