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8版
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李秀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青海省为考察对象,阐释了青海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在分析该省存在的创新驱动能力偏弱、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四地建设为路径、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等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而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界专家学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和阐述。有专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高效性、平衡性、充足性、创新性、效益性、长期性和共享性的综合,是生产投入成本低、要素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损耗小、经济质量效益高的发展模式。”①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解读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广义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持续健康和成果共同享有。从狭义看,指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②可见,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内涵及特征
  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内容。2018年青海首次指出“一优两高”战略部署,2022年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青海基于“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秉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依托特殊区位、资源禀赋、生态地位,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并将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以构建体现地方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开启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总体而言,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速稳中趋缓
  “十二五”以来,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人口红利减弱、土地出让下降、内生动力偏弱等因素影响下,青海经济呈现出与全国一致的下行趋势,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放缓幅度趋小,青海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1-2013年,青海经济增速保持两位数但呈递减态势,分别为12.5%、11.2%、10.8%;2014年以来,青海经济增速进入个位数阶段,增速持续放缓但放缓幅度边际减小;2014-2021年,青海经济增速依次为9.2%、8.2%、7.8%、7.2%、7.1%、6.1%、1.5%和5.7%,其中2020年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较大;2021年以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青海经济总体呈现稳步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向长期稳定增长水平收敛。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十二五”以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特色化、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撑青海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1.1∶40.4∶48.5调整为2021年的10.5∶39.8∶49.7,第一产业占比有所下降,2021年较2011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保持在40%左右,2021年较2011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总体提高,2021年较2011年增加1.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高于50%。其中,2021年受疫情散发频发影响,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发展受限,第三产业占比略低于50%,但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显著增强。
  3、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增长质量逐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青海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以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为发展路径,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长质量逐步提升。为更好发挥生态优势,青海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为抓手,积极挖潜农牧业增长点,大力发展牦牛、青稞、藏羊、枸杞、沙棘等高原特色农牧业,在延伸产业链方面下功夫,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2011年以来农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4.5%左右的水平,农牧业对经济发展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