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0版
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源产品附加值。二是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以海南州、海西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基础,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风电规模化发展,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和消纳。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标准化,着力构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和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一批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推出高山冰雪、环湖自驾、民俗体验、文化探秘等特色生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美食、文化、康养、体育、民俗”等关联产业发展,打造吃住行购游娱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产业链。四是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绿色有机认证为准,着力打造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探索开展“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市场”的发展模式,提升农畜产品品质,推进建设农畜产品示范园,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打造高效便捷的农畜产品输出体系。
  2、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着力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需要把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提高技术贡献率,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⑤
  一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按照青海省“十四五”创新规划,助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增加原始创新供给,推动科研平台进一步开放共享,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二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政策支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创新空间管理,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开展前瞻性、应用型创新研究,鼓励科技创新主体建立工匠工作室,并提供与省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的平台。三是加快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围绕青海产业发展难题,积极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前沿性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3、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手段,着力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事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事项,缩减服务事项的环节、材料、时限和费用,推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互认共信,实现掌上办、就近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二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分类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中青年为主的后备力量培养,以“人才+项目”方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健全人才关爱机制,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增信、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有效推进“青信融”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强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建设,强化公共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共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效率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⑥三是优化完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综合管理,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编制统一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不断提高审批、监管效率,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以城乡协同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
  一是以提升城镇发展品质为目标,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和产业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优化城镇发展环境,实施城市品牌培育工程,推动城镇特色化发展。二是加大对脱贫地区交通设施、水利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脱贫人口就业问题,搭建线上用工信息平台、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大力挖掘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打造“一村一品”示范乡村为目标,培育壮大农牧业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三是紧抓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打造城乡融合协同发展机制,提高城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城镇发展腹地,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⑦促进城镇农村功能衔接互补,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注释
  ①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04):5-16.
  ②郭春丽,王蕴,易信,张铭慎.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04):18-25.
  ③⑦任保平,宋雪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及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0(06):45-54+2.
  ④⑥韩晶,孙雅雯,陈曦.后疫情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解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05):16-24.
  ⑤彭定贇,朱孟庭.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优先序分析及其测度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12):50-56+76.
  参考文献
  [1]周久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与实现路径——基于广西的分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4):82-95.
  作者简介
  李秀阳 青海省信息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监测预测及热点问题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