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9版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路径探索
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愈发丰富多样,实践环节成为了沟通高校育人与社会需求的中间点,其重要价值凸显,推动“实践育人”体系进步,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大力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落实落地。“六堂思政课”中社会实践课的选题始终围绕“红色文化与时代新生”这一思路深入开展,大学生赴浙江陈望道故居、陕西商南清油河镇等地,在探索红色文化的同时感受时代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引领学生将理论之所学转化为实践之所行。同时,组织“大学生素养提升中国万里行之重走长征路”系列专训实践活动,利用专业技能实训周,带领学生赴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重寻长征足迹,让学生“走进社会基层、走进红色经典、走进光荣历史”,延伸思政精神,厚植红色情怀,提升思政学习教育引领成效。
  “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的优势阐述
  在设计和开展“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的过程中,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秉承创新理念,不断发掘育人特色,推动实践体系与时俱进。在“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的构建过程中,结合育人特色、实践特色、成果特色将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运用到实践中去,以理念创新作为推动成长引领工程发展的基础。
  (一)突出“凝心聚力”的全局性育人特色
  “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为支撑,打造专业思政课为课内、劳动教育课为课外;校园文化课为校内、社会实践课为校外;理论宣讲课为线下、网络思政课为线上的多元协调的立体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体系,贯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育人渠道,打通思政学习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主要渠道,将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纳入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在优势互补中通过吸纳和融合多方面力量将思政学习引领贯穿到“学生踏进校门的第一步到毕业离校的最后一步”的全局中来,为育人成效保驾护航。
  (二)突出“知行合一”的科学性实践特色
  “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立足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特色,始终以前沿理论为指导,突出指导理念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前沿的探究与思考中,通过专业思政课、理论宣讲课、网络思政课,多渠道为学生铺垫理论基础,并结合劳动教育课、校园文化课、社会实践课着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优势,使理论思考在与实际践行的融会贯通中突出学理性、实践性、创新性有机结合的三元结构,让思政学习教育引领既能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又能落实落地,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让高校学生工作在注重实践引领的基础上充实科学理论指导,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突出“守正创新”的多元性成果特色
  “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汇融合,网络平台与理论实践相互结合,其目的就在于整合学生工作的多元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的学习形式、广泛的受众群体,带来了对学生需求的适应、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对教育平台的开拓,因而其课程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必然推进了育人成效的多元性。“六堂思政课”的育人成果涵盖从学生个人品德树立到家国情怀涵养;从专业素养积累到实践能力提高的多个方面,在多元化中梳理清晰脉络,个性化匹配育人渠道,针对性构建成长目标,为培养综合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助力。
  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六堂思政课”成长引领工程将始终贯彻思政育人路线、坚持品牌建设理念,积极发掘学院优势和学科特点,紧密融入和发挥“十大育人”作用,不断深化理论培养体系和实践育人体系的结合,在回顾总结中弥补不足,推陈出新,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体系,为建好建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做细做精高校马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格大学生探索有益渠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9-22(1).
  [4]马其南,陈吉庆.新时代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守正创新[J/OL].现代教育管理:1-8[2022-07-08].
  [5]王帅,肖文旭.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06):78-80.
  [6]赵宝,徐宁,杜蕾.新媒体时代高校正能量文化的传播路径[J].青年记者,2018(14):125-126.
  [7]李明文,郭国祥.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的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2(02):38-40.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作者简介
  郭云珠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