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路径探索
动教育十分必要。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生工作中结合理论研究,依托科研项目,构建起“四重维度八大板块”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围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基础技能建设、创新创业建设四个维度,推进劳动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社区建设、劳动服务、就业联动和技能实训八个板块齐同发展。同时,学院在本、硕、博全阶段培养过程中施行了《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在寒暑假中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建设校内外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在枇杷树下讲好毕业生离校前最后一堂劳动教育课”等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总结和回顾大学生活中在宿舍集体、志愿服务、团学活动、就业见习等过程中培养的劳动技能、劳动品德和劳动观念,带动学生上好服务社会的人生课。在此基础上,学院还深度探索高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的成效更为直观的加以呈现,在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获得感和对于不同形式劳动教育的接受程度的协调之中,推动劳动教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办好校园文化课
校园文化课立足趣味学习,聚焦第二课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参与度和长效性。”[5]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活动形式就是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好不好,深不深入,学生喜不喜爱就决定了第二课堂的实际效果,对于做好立德树人的高校学生工作意义重大。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贡献更为突出的力量,这就离不开探索具有马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六堂思政课”中校园文化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于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化独立活动的阶段性为长期性;化单一活动的独立性为整体性,既能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契合马院学子的成长诉求,又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校园活动的影响范围,使其成果惠及更为广泛。具体而言,校园文化课以思政学习引领为主题打造系列精品活动——“思政文化节”,囊括了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比赛、大学生红色经典领读活动、红色文化主题书画展等特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和育人特色贯穿到学生易于接受的德、智、体、美、劳各类校园活动之中;同时结合特色主题活动、文艺表彰晚会、阳光体育运动会,带领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促进学生涵养文化、体育强身、美育人心协同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深入人心。
(四)用好网络思政课
网络思政课立足创新学习,聚焦形式革新。“新媒体所创设的话语语境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传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原本作为高校校园信息受传者的大学生的身份更加主动。他们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6]因而,高校在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主动向新媒体“进军”,占领新时代理论宣传的主流阵地,对于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意义重大,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发挥主动性,用好网络思政课。依托新媒体宣传平台开拓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推进学生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六堂思政课”中网络思政课的平台搭建坚持以“思政理论宣传和新闻实效报道的前沿阵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思政人思政工作’的服务平台;提升共青团‘三力一度’的重要抓手”为基本定位,立足“马院宣传平台”的基本站位,大力突出“理论主题”这一鲜明特色。网络思政课始终着力革新,坚持内容为主,创新传播形式,以模块化思维创新构建了“7+X”模块化的运营模式,由《团团爱学习》《学习周刊》《小马热议》《党史诵读》《青年榜样》《同心战疫》《热点关注》等七个专题模块和时效新闻报道《一周要闻》组成的“7+X”新媒体运营模式,聚焦热点时事和理论主题,站稳马院立场,发好思政新声,切实带动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五)讲好理论宣讲课
理论宣讲课立足交流学习,聚焦情怀孕育。放眼近年来高校思想引领活动,大学生理论宣讲是独树一帜的,在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中,理论宣讲成为引领学生思想的重要抓手,各高校所开展的理论宣讲主题活动方兴未艾。“引导宣讲团成员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担当践行党的要求,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书面语’翻译成‘知心话’。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7]是近年来理论宣讲活动愈发成为学生活动热点的关键原因所在。“六堂思政课”中理论宣讲课以理论宣讲社团——长安星火宣讲团为阵地,作为陕西高校青年爱国奋斗宣讲联盟的首创成员单位,主动发挥思想引领,情怀养成的育人作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时政热点打磨理论宣讲作品,推出专题宣讲课单和专题网络学习课程。同时,在已有扎实基础上,致力于招募和培育宣讲骨干,力求在主体层面、专业层面增强思政专业影响。举办主打“初心使命、精神谱系、中国精神、四史学习、时代征程、青春榜样”六大主题的系列学生理论宣讲活动,培养马院学生理论发声能力,培育学生爱国思政情怀。
(六)做好社会实践课
社会实践课立足探索学习,聚焦真抓落实。“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形式和途径。”[8]近年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愈发受到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认同和关注,各高
(三)办好校园文化课
校园文化课立足趣味学习,聚焦第二课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参与度和长效性。”[5]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活动形式就是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好不好,深不深入,学生喜不喜爱就决定了第二课堂的实际效果,对于做好立德树人的高校学生工作意义重大。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贡献更为突出的力量,这就离不开探索具有马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六堂思政课”中校园文化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在于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化独立活动的阶段性为长期性;化单一活动的独立性为整体性,既能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契合马院学子的成长诉求,又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校园活动的影响范围,使其成果惠及更为广泛。具体而言,校园文化课以思政学习引领为主题打造系列精品活动——“思政文化节”,囊括了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比赛、大学生红色经典领读活动、红色文化主题书画展等特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和育人特色贯穿到学生易于接受的德、智、体、美、劳各类校园活动之中;同时结合特色主题活动、文艺表彰晚会、阳光体育运动会,带领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促进学生涵养文化、体育强身、美育人心协同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深入人心。
(四)用好网络思政课
网络思政课立足创新学习,聚焦形式革新。“新媒体所创设的话语语境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传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原本作为高校校园信息受传者的大学生的身份更加主动。他们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6]因而,高校在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主动向新媒体“进军”,占领新时代理论宣传的主流阵地,对于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工作意义重大,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发挥主动性,用好网络思政课。依托新媒体宣传平台开拓网络思政育人新阵地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推进学生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六堂思政课”中网络思政课的平台搭建坚持以“思政理论宣传和新闻实效报道的前沿阵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好思政人思政工作’的服务平台;提升共青团‘三力一度’的重要抓手”为基本定位,立足“马院宣传平台”的基本站位,大力突出“理论主题”这一鲜明特色。网络思政课始终着力革新,坚持内容为主,创新传播形式,以模块化思维创新构建了“7+X”模块化的运营模式,由《团团爱学习》《学习周刊》《小马热议》《党史诵读》《青年榜样》《同心战疫》《热点关注》等七个专题模块和时效新闻报道《一周要闻》组成的“7+X”新媒体运营模式,聚焦热点时事和理论主题,站稳马院立场,发好思政新声,切实带动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
(五)讲好理论宣讲课
理论宣讲课立足交流学习,聚焦情怀孕育。放眼近年来高校思想引领活动,大学生理论宣讲是独树一帜的,在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中,理论宣讲成为引领学生思想的重要抓手,各高校所开展的理论宣讲主题活动方兴未艾。“引导宣讲团成员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担当践行党的要求,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书面语’翻译成‘知心话’。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7]是近年来理论宣讲活动愈发成为学生活动热点的关键原因所在。“六堂思政课”中理论宣讲课以理论宣讲社团——长安星火宣讲团为阵地,作为陕西高校青年爱国奋斗宣讲联盟的首创成员单位,主动发挥思想引领,情怀养成的育人作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时政热点打磨理论宣讲作品,推出专题宣讲课单和专题网络学习课程。同时,在已有扎实基础上,致力于招募和培育宣讲骨干,力求在主体层面、专业层面增强思政专业影响。举办主打“初心使命、精神谱系、中国精神、四史学习、时代征程、青春榜样”六大主题的系列学生理论宣讲活动,培养马院学生理论发声能力,培育学生爱国思政情怀。
(六)做好社会实践课
社会实践课立足探索学习,聚焦真抓落实。“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形式和途径。”[8]近年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愈发受到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认同和关注,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