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134版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思考
育联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先进地区的高端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快速提升区域整体教育现代化水平,构筑起区域内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业分工互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城市功能相互配套对接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各类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当中,为自身内涵式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口与创新点。
  2、区内的高等教育协作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减少与区内公办高校、其他民办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相互重叠。一方面要正视广西区内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深度互动缺乏的现实状况,处理好两种类型高校之间如何实现各有其长、各美其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现实问题。要统筹协调公办与民办院校联动发展:建立公办与民办院校联动发展、协调治理的整体规划机制;加强公办与民办院校间的会商交流与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资源共享推进校际合作,推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10]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自主优势,加快广西区内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协同机制的建成。通过民办高校的联合发展,各校之间可构建彰显特色、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形成创新合作协调治理机制,建立共赢、互利的合作关系,在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联合培养紧缺人才、产学研创合作、教育资源整体配置等方面实现共生发展,这对加快推进广西区内民办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共同构建与广西地方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民办高等教育新体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产学研协作
  民办高校的出现有地方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有相关行业或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一定绕不开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地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民办高校必须抓住自身灵活自主办学的优势,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在共生理念下,民办高校积极为地方提供各种教育服务,如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式科研合作等等。地方也在不断满足民办高校发展的各种需求,如提供学生实践平台、提供科研资金资助等等。二者的伙伴关系、共生关系,是实现产学研协作发展的基础。要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需要,抓住现有和未来的广西高等教育集聚区优势,如南宁桂林教育集聚区、柳州大学城建设等等,布局建立诸如创新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城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合理搭建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科研实践平台。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利用自身办学自主权的优势,将产学研融合的视野拓宽到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社区治理服务之中,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培养拓宽新的教育思路、就业途径,努力使民办高校在创新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协同发展中获得共赢。
  结 语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与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关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持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而言亦是进入了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广西民办高校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调整自身结构,优化教育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为广西的经济建设贡献应有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刘宁.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gxzf.gov.cn/szyw/t10911714.shtml,2021-11-25.
  [2]章丰慧.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背景[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D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206/t20220617_638352.html,2022-05-31.
  [4][6]贺祖斌委员: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广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EB/OL].人民政协网.http://www.rmzxb.com.cn/c/2022-01-20/3032503.shtml,2022-01-20.
  [5]广西壮族自治区_高等教育_综表(2020/2021学年初)[DB/OL].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网.http://jyt.gxzf.gov.cn/zfxxgk/fdzdgknr/xjfb/sjtj/,2021-10-14.
  [7]聚焦15大重点产业,广西实施产业链招商[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网.http://tzcjj.gxzf.gov.cn/gzdt/t11955889.shtml,2022-05-30.
  [8]何万国,兰刚,杨慷慨.成渝主轴带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优化[J].重庆高教研究,2020,8(06),23-33.
  [9]高耀.本科专业调整是适应时代新需求[N].中国教育报,2022-07-07(02).
  [10]贺祖斌.面向2035:广西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思考[J].当代广西,2019(24):57-58.
  作者简介
  陆丽霞 广西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
  李 倩 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