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工机构服务乡镇的实践探索
留下社工较为亲和、平易近人的形象,拉近双方的距离,也奠定了机构开展社工服务的框架与内容。开展调研一般集中在几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乡镇地区对社工机构的认识;二是围绕地区的服务现状进行询问,初步了解村民的生活满意度;三是了解村民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对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期望等。
由此可见,开展调研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实地走访、观察记录等工作,扎实有效的调研过程能够为建立起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提供机会,从而促进服务对象与社工沟通交流的平台。当服务对象的需求能够被其主动而又较为顺畅表达的时候,不仅为社工服务成效提供了基础,还能够间接地促进服务对象主动参与到乡镇服务的制定及实施中。但由于大多数乡镇服务对象在开始阶段并不了解什么是社工机构或者服务项目,会出现应付式或者直接拒绝回答调研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研的成效。同时,由于机构工作人员精力不足,导致花费在调研上的时间较少,又为了使得调研结果能够符合机构的服务范围,因此调研结果的呈现会避开部分信息,在机构主观性的作用下,使得调研工作产生一定的盲区和遗漏。
3、需求与服务界定
以H驻点社区社工站的“亲子抚触小组活动”为例,当在询问工作人员是如何确定社区居民的需求时,H驻点社区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回应道,是所属机构发现社区内有较多儿童表现出孤僻、容易激动等不良的情绪,不愿意与父母之间有过多的交流和接触,感觉没有任何亲近感,使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也比较低。同时,机构认为这样问题的产生在儿童早期的时候是最容易积累的,因此想通过组织亲子家庭来开展服务活动,以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活动的主要内容即主要针对0-3岁的儿童及其母亲,通过链接到推广早教课程的J老师带领大家从了解亲子抚触、到如何进行亲子抚触、怎样与孩子进行表达以及分享感受等几个主要的环节进行。当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回访了参与该小组活动的家长,主要询问其对该小组活动的看法和意见,较为意外的是回访反馈的意见与当时活动结束后的成效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一方面服务对象认可活动开展的意义,但是由于家庭琐事较多,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安心参与。另一方面服务对象认为自己学历、知识储备较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但认为仅仅通过参加几次活动,并不能较好地改善现状。
不难发现的是社工机构在进行需求界定的过程会出现以“我觉得”“他们应该需要”“这个活动应该比较适合他们”等主观性判断,尽管社工机构的出发点是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但也不排除在进行需求界定的时候会出现先入为主的问题,前期调研和走访得到的信息没有得到客观持续的融合。仅凭社工机构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后的满意度调查,是否能够代表最终服务成效还有待思考。
(二)计划
1、调研报告的反馈
当社工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以进入乡镇地区时,基于调研反馈出来的信息便会通过“加工”逐渐倾向于资源主体导向的需求服务。从宏观条件而言,表现在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获取关注,驻点社工站提供的服务内容对以上群体均有所涉及且占比重较大。除此之外,社工机构在成立之初,往往有着其自身的定位和使命,也即机构自身的优势和背景,成立初期的社工机构更愿意充分侧重于机构自身擅长的服务领域和内容。
2、撰写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作为各社工机构展现服务工作内容、专业水平以及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优势的主要依据。在申请项目制的情况下,要求有固定的项目计划书模板,具体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创新处、项目年度计划、机构执行基本情况等内容。政府在进行项目购买和申报评估的时候,为能够产生有评分和审核的细则,往往会要求社工机构把其工作内容进行量化,以形成具体到服务人数、活动场次、涉及人群等指标。同时,在项目化指标的要求下,政府购买服务关注更多的是量化的指标数,对社会工作服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预估、需求界定、接案跟踪等环节的重视较少,更为细致化的专业内容被放置于项目化指标要求之后。
(三)行动
1、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运用
大部分乡镇驻点社工站的建设以项目服务周期为阶段,每个驻点社工站购买扶持资金包括人员工资、活动经费、办公设备等相关内容的支出,具有典型的“政府购买,民间服务”的特点。在目前社工机构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和自我造血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为了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主导力量。由于政府通过直接买单的形式,即间接认可了社工机构的合法性。在乡镇地区层面,他们了解社工机构的途径来自于政府工作任务指标的下放和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
政府推动职能转变的需求促使社工机构得到了发展,这一宏观环境条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让社工机构进入社区有了合理的途径。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政府进行服务项目购买主要以各机构的申请为主,进而根据提交项目书的信息及材料进行审核与确定,这一现象甚至延伸在项目实施与评估的环节。而乡镇地区接纳社工机构原因之一便是可以分担其日常工作以及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分担给社工机构的任务以行政性的内容为主,比如:资料归档整理、迎接各项检查等,较少对社工机构能够带来的专业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解。同时,社工机构在进入乡镇地区缺乏独立的办公空间和硬件设施,工作的
由此可见,开展调研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实地走访、观察记录等工作,扎实有效的调研过程能够为建立起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提供机会,从而促进服务对象与社工沟通交流的平台。当服务对象的需求能够被其主动而又较为顺畅表达的时候,不仅为社工服务成效提供了基础,还能够间接地促进服务对象主动参与到乡镇服务的制定及实施中。但由于大多数乡镇服务对象在开始阶段并不了解什么是社工机构或者服务项目,会出现应付式或者直接拒绝回答调研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研的成效。同时,由于机构工作人员精力不足,导致花费在调研上的时间较少,又为了使得调研结果能够符合机构的服务范围,因此调研结果的呈现会避开部分信息,在机构主观性的作用下,使得调研工作产生一定的盲区和遗漏。
3、需求与服务界定
以H驻点社区社工站的“亲子抚触小组活动”为例,当在询问工作人员是如何确定社区居民的需求时,H驻点社区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回应道,是所属机构发现社区内有较多儿童表现出孤僻、容易激动等不良的情绪,不愿意与父母之间有过多的交流和接触,感觉没有任何亲近感,使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也比较低。同时,机构认为这样问题的产生在儿童早期的时候是最容易积累的,因此想通过组织亲子家庭来开展服务活动,以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活动的主要内容即主要针对0-3岁的儿童及其母亲,通过链接到推广早教课程的J老师带领大家从了解亲子抚触、到如何进行亲子抚触、怎样与孩子进行表达以及分享感受等几个主要的环节进行。当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回访了参与该小组活动的家长,主要询问其对该小组活动的看法和意见,较为意外的是回访反馈的意见与当时活动结束后的成效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一方面服务对象认可活动开展的意义,但是由于家庭琐事较多,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安心参与。另一方面服务对象认为自己学历、知识储备较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但认为仅仅通过参加几次活动,并不能较好地改善现状。
不难发现的是社工机构在进行需求界定的过程会出现以“我觉得”“他们应该需要”“这个活动应该比较适合他们”等主观性判断,尽管社工机构的出发点是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但也不排除在进行需求界定的时候会出现先入为主的问题,前期调研和走访得到的信息没有得到客观持续的融合。仅凭社工机构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后的满意度调查,是否能够代表最终服务成效还有待思考。
(二)计划
1、调研报告的反馈
当社工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以进入乡镇地区时,基于调研反馈出来的信息便会通过“加工”逐渐倾向于资源主体导向的需求服务。从宏观条件而言,表现在政策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获取关注,驻点社工站提供的服务内容对以上群体均有所涉及且占比重较大。除此之外,社工机构在成立之初,往往有着其自身的定位和使命,也即机构自身的优势和背景,成立初期的社工机构更愿意充分侧重于机构自身擅长的服务领域和内容。
2、撰写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作为各社工机构展现服务工作内容、专业水平以及争取政府购买服务优势的主要依据。在申请项目制的情况下,要求有固定的项目计划书模板,具体包括项目目标、项目创新处、项目年度计划、机构执行基本情况等内容。政府在进行项目购买和申报评估的时候,为能够产生有评分和审核的细则,往往会要求社工机构把其工作内容进行量化,以形成具体到服务人数、活动场次、涉及人群等指标。同时,在项目化指标的要求下,政府购买服务关注更多的是量化的指标数,对社会工作服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预估、需求界定、接案跟踪等环节的重视较少,更为细致化的专业内容被放置于项目化指标要求之后。
(三)行动
1、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运用
大部分乡镇驻点社工站的建设以项目服务周期为阶段,每个驻点社工站购买扶持资金包括人员工资、活动经费、办公设备等相关内容的支出,具有典型的“政府购买,民间服务”的特点。在目前社工机构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和自我造血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为了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主导力量。由于政府通过直接买单的形式,即间接认可了社工机构的合法性。在乡镇地区层面,他们了解社工机构的途径来自于政府工作任务指标的下放和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
政府推动职能转变的需求促使社工机构得到了发展,这一宏观环境条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让社工机构进入社区有了合理的途径。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政府进行服务项目购买主要以各机构的申请为主,进而根据提交项目书的信息及材料进行审核与确定,这一现象甚至延伸在项目实施与评估的环节。而乡镇地区接纳社工机构原因之一便是可以分担其日常工作以及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分担给社工机构的任务以行政性的内容为主,比如:资料归档整理、迎接各项检查等,较少对社工机构能够带来的专业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解。同时,社工机构在进入乡镇地区缺乏独立的办公空间和硬件设施,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