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9版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中“四脱”现象分析及对策建议
使用。
  5、滚动修订。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决定了案例内容只有随着理论发展变化而变化,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组织案例编写的“原班人马”对教学案例进行滚动修订,即使在时间和形式上不允许,也要采取“补充案例”的办法,及时将最新内容与课堂对接,防止案例教学脱离甚至违背实际。[5]
  (二)案例应用精细化
  课前预习导入案例。针对教学内容,提前一两天把教学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从案例中梳理理论要点,把握学习重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样,学生主动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结合课堂所学,拉直心中的“问号”,利于集中精力听讲与思考,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1、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围绕课前预习案例,教师授课前首先带着学生回顾案例,并对新学内容提出一两个具体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答案的冲动与自觉。授课时,以理论要点为“珠”,以案例情节为“线”,在穿针引线中一边讲解理论要点,一边对照案例阐释印证。特别对于重难点内容,可采取插入“连环案例”画龙点睛。
  2、研讨交流演绎案例。对于思政课案例教学来讲,案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的时代性和典型性,更能激发学生“角色扮演”的积极性。基于研讨交流主题内容,依托教学案例编排“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人物角色,通过设定特殊的场景、人物、事件,让案例情境再现,使学生在沉浸式演绎中强化理解认识、促进消化吸收。
  3、课程考试依托案例。思政课程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必须把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依托教学案例设计课程考试,根据“考点”涉及知识点及难易程度,可采取单人案例答辩或团队结构化研讨、抗辩式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重点检测学生掌握理论观点情况,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相长融合化
  1、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课上,发挥“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历史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让学生搞清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课下,激发“学”的内动力,通过现实性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思践悟,让学生在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中切实感受政治能力的提升、政治素质的提高。
  2、案例随现实即时而变。思政课的内核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内容应当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思政课教学案例,要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第一时间引入案例,将国际国内的焦点、热点第一时间融入课堂,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始终紧扣时代主题,紧贴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确保思政课堂始终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3、内容同形式有机结合。当今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向多维、立体、瞬时的新传播方式演变,必须探索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化、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思政课教学案例不能只有“打印版”“小册子”,还可以依托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向学生提供高质量分布式学习平台,打造网上“红色朋友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教学互动。
  4、教师和学生同台考评。作为“灵魂工程师”,思政课教师自己首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案例教学中实行教师与学生同台考评,案例编写者与案例使用者“坐在同一条板凳”思考问题、研讨交流,在思想碰撞中矫正偏差、把正方向,既有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吸引力,也有助于教员理解学生的难处、了解学生的困处,更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
  结 语
  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四种问题,通过案例编写的流程化、案例应用的精细化、教学相长融合化改造,对传统案例教学法加以改进,使案例教学法更加贴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李若瀚,高娜.论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标准和教学要求[N].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2):24-19.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年.
  [4]夏普祥.“生命化德育”: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规律遵循[J].教育学术月刊,2021(05):18-23.
  [5]刘旭芳,王明安.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及案例选择的基本要求[N].文学教育,2020(5):144-145.
  [6]赵明刚.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8):283-286.
  作者简介
  刘金芝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秦艳平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于丽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创新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