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西走廊张掖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史的重要资料。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钟赓起撰《甘州府志》,分世纪上下、国朝辑略、天文、营建、食货、学校、戎兵、管师上下、人物、选举、艺文上中下、杂纂共十六卷,全面反映了明代河西及清朝前期甘州府的政治、经济、军事、人物、宗教、民族、文化、物产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乾隆皇帝对勤于笔耕的钟赓起评价:“计典卓异,加之七年俸满。”[48]道光十五年(1835年),黄璟、谢述孔纂修《山丹县志》,保存了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山丹的土地、水利、人口、自然变迁、文化等方面情况,对研究河西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郭兴圣耗时一年校注《山丹县志》,为方志编修与保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明、清时期,张掖文化沃土担负起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习所”的文化使命。
肩负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的文化使命
据《张掖市志》(1996-2015年)记载:1996年,张掖地区有乡镇广播站72个,通广播的村784个,入户喇叭152897只,入户率达66%。2009年,张掖市有线电视用户24.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4万户,城市用户10.2万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3%。2013年8月,张掖视听网正式上线运行,是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打造的第四媒体。2015年,张掖市6县区建成数字影院7个,放映数字电影2万多场,票房收入368.47万元,观众13.1万人次。举办“金张掖梨花节”“夏青杯”诗歌朗诵大赛、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很受广大群众喜爱。张掖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片《山·滩·人家》《裕固族风情》《草原·祁连山之魂》获“敦煌文艺奖”。配合央视摄制大型纪录片《张掖丹霞》《冰火黑河》《河西走廊》走向海内外银屏,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视线回归河西走廊、聚焦文化张掖。
2011-2015年,张掖市委、市政府把新建市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一院一站”(大剧院、文化站)作为张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启动全市“三馆一站”免费为民开放。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五大惠民工程作用充分发挥。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2012年,粱积林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学院评为“甘肃诗歌八骏”之一。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大量新诗,出版了《粱积林的诗》《西圣地》等7部诗集,分别获“黄河文学奖”和“敦煌文艺奖”。田瞳创作的小说《远影》、铁穆尔创作的散文集《星光下的乌拉金》、柯英创作的报告文学《注目黑河》、陈洧创作的剧本《祁连雪》、王建平创作的剧作《开国第一刀》等作品,分别获“全国小说大奖赛特等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首届中国戏剧文华奖剧本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河西学院杨国学教授编著《河西文化与敦煌文化概论》、高荣教授著《河西通史》、张掖市委党校王元第教授编著《张掖历史文化叙论》、任积泉、王国华著《品读张掖文化》等著作,对河西(张掖)文化研究有开拓性贡献。河西学院高荣、闫廷亮、贾小军教授等致力于敦煌学、西夏学、藏学、蒙古学、简牍学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张掖市书协主席王训端先生书法作品参加“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胡有全版画作品《瀚海晨曦》获“全国鲁迅版画奖”。裴明星摄影作品《丹霞雪》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全球摄影大赛优秀奖。周玉梅剪纸连环画《红楼梦》(上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资助出版,获“甘肃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银奖。张志光烙画作品亮相“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2006-2010年,肃南县裕固族民歌、服饰、婚俗和河西宝卷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2011年,裕固族口头文学和语言、甘州小调、肃南蒙古族民歌等23项列为省级保护名录。2015年正月十五,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黄河灯阵”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至2015年底,骆驼城遗址及墓群、黑水国遗址、许三湾城及墓群、八卦营城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等1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霞文化产业园、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裕固族文化产业基地、扁都口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列入甘肃省《“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纲要》。
2011年7月,“第一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2012年7月,第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首次跨境在张掖进行第八、第九赛段比赛。2014年9月,“2014中国·张掖祁连山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专题片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体育在线”栏目播出。“丝绸之路(张掖)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被评为“2015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柯翠玲皮雕作品《珍珠神鹿》被选为中华世纪坛浮雕图案。2014年,大型音乐、舞蹈、诗画《裕固族姑娘就是我》代表甘肃省赴泰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欢乐春节”演出,赴韩国首尔参加“2014多彩民族风·中韩缘文化节”演出。2014-2015
肩负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的文化使命
据《张掖市志》(1996-2015年)记载:1996年,张掖地区有乡镇广播站72个,通广播的村784个,入户喇叭152897只,入户率达66%。2009年,张掖市有线电视用户24.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4万户,城市用户10.2万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3%。2013年8月,张掖视听网正式上线运行,是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打造的第四媒体。2015年,张掖市6县区建成数字影院7个,放映数字电影2万多场,票房收入368.47万元,观众13.1万人次。举办“金张掖梨花节”“夏青杯”诗歌朗诵大赛、青少年才艺电视大赛,很受广大群众喜爱。张掖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片《山·滩·人家》《裕固族风情》《草原·祁连山之魂》获“敦煌文艺奖”。配合央视摄制大型纪录片《张掖丹霞》《冰火黑河》《河西走廊》走向海内外银屏,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视线回归河西走廊、聚焦文化张掖。
2011-2015年,张掖市委、市政府把新建市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一院一站”(大剧院、文化站)作为张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启动全市“三馆一站”免费为民开放。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五大惠民工程作用充分发挥。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2012年,粱积林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学院评为“甘肃诗歌八骏”之一。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发表大量新诗,出版了《粱积林的诗》《西圣地》等7部诗集,分别获“黄河文学奖”和“敦煌文艺奖”。田瞳创作的小说《远影》、铁穆尔创作的散文集《星光下的乌拉金》、柯英创作的报告文学《注目黑河》、陈洧创作的剧本《祁连雪》、王建平创作的剧作《开国第一刀》等作品,分别获“全国小说大奖赛特等奖”“黄河文学奖”“敦煌文艺奖”“首届中国戏剧文华奖剧本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河西学院杨国学教授编著《河西文化与敦煌文化概论》、高荣教授著《河西通史》、张掖市委党校王元第教授编著《张掖历史文化叙论》、任积泉、王国华著《品读张掖文化》等著作,对河西(张掖)文化研究有开拓性贡献。河西学院高荣、闫廷亮、贾小军教授等致力于敦煌学、西夏学、藏学、蒙古学、简牍学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张掖市书协主席王训端先生书法作品参加“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胡有全版画作品《瀚海晨曦》获“全国鲁迅版画奖”。裴明星摄影作品《丹霞雪》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全球摄影大赛优秀奖。周玉梅剪纸连环画《红楼梦》(上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资助出版,获“甘肃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银奖。张志光烙画作品亮相“2020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2006-2010年,肃南县裕固族民歌、服饰、婚俗和河西宝卷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2011年,裕固族口头文学和语言、甘州小调、肃南蒙古族民歌等23项列为省级保护名录。2015年正月十五,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黄河灯阵”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至2015年底,骆驼城遗址及墓群、黑水国遗址、许三湾城及墓群、八卦营城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等16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霞文化产业园、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裕固族文化产业基地、扁都口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列入甘肃省《“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纲要》。
2011年7月,“第一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2012年7月,第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首次跨境在张掖进行第八、第九赛段比赛。2014年9月,“2014中国·张掖祁连山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专题片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体育在线”栏目播出。“丝绸之路(张掖)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被评为“2015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柯翠玲皮雕作品《珍珠神鹿》被选为中华世纪坛浮雕图案。2014年,大型音乐、舞蹈、诗画《裕固族姑娘就是我》代表甘肃省赴泰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欢乐春节”演出,赴韩国首尔参加“2014多彩民族风·中韩缘文化节”演出。20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