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6版
美丽新盐池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李景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宁夏盐池县要充分利用本地特色优势资源条件,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时机,用好“调转增融”四种手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盐池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全面系统回答了黄河生态怎么保护、黄河流域怎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为我们加强黄河保护和治理、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引。宁夏盐池县要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东风,抢抓百年未有之大机遇,顺时而谋、应时而动,尤其要在改善生态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上想办法、出奇招,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唱好高质量发展的“金曲子”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盐池县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模范县。
  如果说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那么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尤其是地处宁夏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盐池县更是宁夏东部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曾经水草丰美,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大肆开荒耕作和过度放牧,生态环境变得极其恶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抬脚不见踪”,就是当年盐池生态脆弱的真实写照,全县植被覆盖率仅为13%,年均扬沙天气近百天。人们为了生存举家搬迁到外地,个别村庄甚至整村搬出。为了改变现状,从2002年开始盐池县委、县政府在全区率先全面启动封山禁牧工作,羊群全部进舍入圈饲养,草原和林地等实行围封,在自然恢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同时,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工作,当地老百姓享受国家生态奖补政策。到2006年效果异常明显,全县植被覆盖率已经恢复到55%,年均扬沙天气也明显减少,原来搬迁外出的农户纷纷选择返回老家。从那时开始,盐池县又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育修复等工程,盐池县生态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21年底,全县林木保存面积达374.6万亩,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7.41%和58.5%。特色传统产业滩羊年均饲养量322.7万只,是2002年的4倍,对群众增收的贡献率超过80%,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800余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保护生态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并不矛盾。
  山青了,树绿了,天蓝了,雨多了,人美了。正如当地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没有草原的绿,哪有产业的新?哪有百姓日子的好?”所以说盐池县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抢抓机遇,一定要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当作当地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做,充分利用和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奖补项目、水土保持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和西北防护林工程,持续深入实施生态富民行动,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重点实施封育治理、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等项目。目前盐池县已经出台《盐池县生态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构筑以“一圈两廊三区”为框架的区域生态文明安全格局,重点实施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部生态治理区、南部经果林种植区等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