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7版
美丽新盐池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程。大力培育沙生植物加工转化等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经果林产业、柠条平茬利用产业和庭院经济,依托“中国滩羊之乡”“国际滩羊美食之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品牌优势,持续推进盐池滩羊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品牌宣传保护和市场营销四个体系建设。通过品牌提升、订单收购,推动优质优价,显著提升品牌综合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发挥增收致富作用。逐步构建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与经济相统一、山绿与民富相促进,实现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功能意义。
  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思维,打好高质量发展的“家底子”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牢牢守住的生命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深化和升华,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手段和路径。二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7年盐池县高质量通过国务院脱贫验收,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9000元以上。同时经过五年“脱贫富民”工程的巩固提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致富能力进一步改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有极少数群众因自身问题尚未脱贫,部分已实现脱贫的群众因各种原因还有返贫的风险,已实现稳定脱贫的群众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态。所以要实现地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
  1、要在兜底政策上出实效
  对于那些“老弱病残”类型的贫困户,目前更多地关注在“一收入、两不愁和三保障”这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上,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收入水平,认为只要达到国家收入标准,这些人有吃有喝有住就万事大吉,很少去关注这类人的生活质量。而“有钱不会花、有粮不会吃和有房住地脏”现象,往往是他们自身没有办法解决的生活现状,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统筹制定出契合实际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好政策。可以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完全由政府政策兜底的人在自愿基础上全部集中起来供养,按成本,月结算。同时在社保、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方面建立定期调整机制,给他们发放一次性抚恤金和丧葬费,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2、要在增收项目上出实招
  为防范已脱贫的群众返贫,必须要在增收项目上要多手准备,留有后路。盐池县多数群众主要围绕种植或养殖项目做“文章”,项目单一且基本都是小本经营,抗风险能力差,所以返贫风险非常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为他们谋划一份保底产业,即为每户安排一人在公益岗(护林员、保洁员等),并根据全县居民人均增长情况适度调整公益岗岗位工资。其次,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合作社、互助社等形式逐步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同时,还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微笑曲线理论说明,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不能老是局限在传统的认识当中,要“跳出产业看产业”,要重视传统产业附加值的研究和开发,要从量的提高转向质的提升。要加快实施滩羊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集滩羊研究、牧草业研究、盐池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电商分拣、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产业园。当然还要稳步推进产业险的普及,要破除目前群众“唯利是险”的短见,进一步提高政府补助比例甚至完全由政府买单,构筑好返贫致贫的第二道防线。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单、双老户的产业发展问题,因为他们大部分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即便有也是半劳动力或弱劳动力,这就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各种合作社等组织,采取产业托管、托养、托种等方式保证这部分人的经济收入来源。
  3、在公共服务上上台阶
  目前盐池县绝大多数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经过两年的巩固提升他们已具备了实现小康的条件,但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还不够完善,多数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在公共服务上大幅度地提质增效,尤其要在老百姓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强化乡村文明建设行动,通过宣传、讲解和培训等方式,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要城乡统筹,坚决破除“二元”壁垒;要超前规划,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好基础;要为老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真正让老百姓能够留得住、活得好、有尊严,使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坚持走“调、转、增、融”的新路子,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性,就盐池县实际来看,必须走“调、转、增、融”的新路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盐池县的特殊使命,必须首先担负起守护祖国生态屏障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在生态保护和脱贫富民的基础上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