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7版
蓝田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丰富,优势明显。尽管拥有广袤的生态资源,但蓝田县文旅板块重点打造乡村游和文化游,生态资源以保护为主,开发尚显滞后,呈现生态资源占比与开发不匹配的现象。
  4、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但高质量的特色文旅产品和服务欠缺
  作为陕西省首家免费开放所有县管景区,蓝田旅游业近些年不断发力,探索适宜蓝田特色的旅游产品,重点推动民宿产业、休闲农业和文旅康养乡村旅游项目等。但调研发现,现阶段蓝田文旅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优质多样的特色旅游产品。蓝田拥有诸如白鹿原文化、秦岭山水、温泉、美玉、美食等众多独具蓝田特色的资源要素,当中最为火热的白鹿原影视城文化为蓝田旅游业打下半壁江山,蓝田乡村民宿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其他特色资源尚未完全发挥旅游效应。二是项目发展大多集中于中低档次,缺乏高质量服务供给。如秦岭北麓的农家乐处于整治状态,关闭农家乐239家,规范提升农家乐554户。以及大力推广的民宿产业,2022年蓝田县为星级乡村民宿授牌,其中31家民宿获评星级民宿,但五星级民宿仅1家、四星级民宿7家、三星级民宿10家、准三星级民宿13家。
  5、缺少规划引导,秦岭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受阻
  在秦岭生态保护方面,颁布了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中共蓝田县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内容主要涉及秦岭生态保护原则、要求、规划、实施方案等方面,缺少秦岭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导和支持蓝田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旅高质量协调发展。
  蓝田县文旅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秦保区占蓝田全县总面积的83.09%,蓝田县经济发展绕不开秦岭,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蓝田县委县政府需要解决和主攻的方向,而文旅产业发展则是兼顾秦岭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要在确保秦岭生态、提供差异化产品、延长产业链、寻求政策支持和资金叠加、推进三产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1、探索新业态,提供差异化文旅产品,推动蓝田文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提前布局,与鄠邑区、周至县作差异化发展,在乡村游和人文游的同场赛道外,寻找突破口,做强做大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整体比较来看,周至旅游主要打造人文景区,而且距西安距离最远;鄠邑区距西安最近,但人文资源不算丰富,生态资源主打森林公园式园区景观,且生态资源占比不如蓝田。因此,建议蓝田应结合当下游客追求“自由、自然、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受青睐的新趋势,立足蓝田秦岭山水生态资源和乡村民宿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低碳、生态、绿色、休闲的旅游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游、生态康养游、户外游、山地体育健身、山地林间公园等慢节奏、高品质、健康养生的文旅体生态旅游新业态,推动蓝田文旅产业高端化、休闲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延长产业链,完善蓝田文化旅游体系,增强客流变现能力
  蓝田文旅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资源要素融合问题。轻旅游、微度假等方式主要以本省为主要客源市场,需要与其他功能类型组合进行综合开发。建议未来发展应在秦岭山水生态、乡村乡愁、白鹿原文化、民宿产业、美食美玉、非遗文化、休闲农业等各个特色资源要素间寻找融合点,形成资源要素互相配合,打造多个增长极。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完善旅游体系,把客流“变现”为实际购买力。如果没有体系化的支撑,无论是微度假还是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周边度假,发展的持续动能都会面临问题。建议蓝田依托良好区位优势,聚焦聚力“短途旅游、周末经济、夜间经济”,深度开发“吃、住、行、游、购、娱”,布局山地户外游、夜游白鹿原、温泉疗养、蓝田美食、精品民宿、非遗体验、蓝田美玉等优势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引导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拓展消费新空间,让游客心服口服地“掏腰包”。同时从旅游线路优化、城市卫生环境改善、重点项目推进、道路交通建设和完善服务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蓝田文旅产业的影响力。
  3、强化政府职能,实现文旅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同步推进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对于文旅产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下一步蓝田县委县政府应继续加大在规划引领、财政资金支持、金融扶持、税收优惠、资源对接、项目落地等方面的作用。一是继续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已出台的区域战略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行业规划,指导和支持蓝田立足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制定蓝田县《秦岭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林文旅”协同发展,走出一条共保、共建、共享、共富的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不断健全部门协同、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机制,加强蓝田县文旅体育局与县秦保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资源规划局、县发改委等相关单位协调发展。
  4、寻求政策支持和资金叠加,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面对文化发展融资难问题,建议多渠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一是持续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寻求政策资金叠加;三是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推动中惠旅智慧景区、融创中国蓝田逸谷原乡、关中环线全域精品民宿集群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与陕投、陕旅、融创、曲江文旅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四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利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退减缓免税费等方式,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参与文旅产业和项目建设;五是探索建立“政银担”合作新模式,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健康发展,缓解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全县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5、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旅游+”“+旅游”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联动,推进农业、林业、工业、养生、生态资源等领域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旅游”“体育康养+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各产业要素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全县文旅产业整体实力。
  作者简介
  郭艳娜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韩骥磊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