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推动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划,缺乏力度,不能形成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指导督察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基层党校缺少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导督察机制,指导督察浮在面上、没有一杆子插到底,“走深走实”做得还不够,不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路径的缺失
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党校教育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效果的最终体现。目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党校学习认识不到位,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面临“形而上学的三道关口”。一是“孤立”地学。即在学习过程中,脱离改造固有思想,脱离了个人职责,脱离了本职工作,存在学用脱节、学用“两张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将在党校学习当成额外工作。二是“静止”地学。即就学习内容学,不能在党校学习中总结经验,指导现实,把握未来。三是“片面”地学,即把看过了、了解了当成学会了、学好了,课堂教什么就学什么,不能融会贯通整个培训体系的学习内容,不能提升思维格局、理论水平。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不畅的原因分析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之所以出现不畅的局面,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缺失了组织与制度的保证,割裂了“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
1、忽略了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具体到基层党校教学,为什么会出现“学”的套化、虚化、老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忽略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相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不足,对党校基层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认识把握不够深刻,对教学规律缺少理论研究,大多依赖自身的工作经验,当时代背景、教育要求、学员需求发生变化时,就容易陷于经验误区,出现脱离实际,不按规律搞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群众路线不扎实,向基层党员干部虚心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客体的需求关注少,深入基层、深入干部的调查研究少,从而造成在日常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难以满足教育客体的内在需求。
2、忽视了组织与制度的保障
基层党校忽视对教学改革创新的组织与制度保障,根源在于对待教学改革创新的思想态度不积极,业务不专业,行动没力度。首先,从基层党委层面来看,部分地方对党管党校、党建党校的主体责任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地方党委班子成员没有落实带头给学员上党课,没有发挥好示范作用。甚至有的地方认为党校是边边角角的部门,在同级配备的部门单位中处于非核心地位。由于上级不够重视,有的基层党校甘当“养老机构”、乐当“甩手掌柜”,自身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工作状态不佳。其次,部分基层党校对于任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不专业,没思路。有的地方教研室设置不合理,导致科学化、专业化不强;有的地方人才引进、师资聘用及职称评审晋升上没有相关制度或者制度不合理,不能引进学科带头人才,也不能激发已有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最后,制定落实教学改革创新方案行动不力。有的基层党校不注重向其他好的单位学习,闭门造车,不取他山之玉。有的基层党校虽然有相关的教学改革政策方案,但是没有真正将好的政策运用到实践当中,没有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3、割裂了“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统一起来,实现学员的课堂上“知”与工作中“行”的统一。当前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学习路径的阻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深刻地认识“教”与“学”、“知”与“行”的矛盾关系。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学改革应该围绕学员的“学”展开,教师应该按照党校教学规律,精心设计上课内容,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同时,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管理和保障作用。在思想上要树立教学第一位的管理理念,在行动上要严格执行学员管理规定,保证学员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物质上要提供学员的生活各种所需,保证学员安心学习。在“知”与“行”的对立统一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知”源于“行”,并通过指导“行”的方式,落脚到“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做到了知行合一,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这一条基本经验,为我们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因此,基层党校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受训学员是否真正用“知”来指导“行”。
推进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的主要举措
时代不断发展要求基层党校必须跟上步伐,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基层党员干部成长需
3、学习路径的缺失
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党校教育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改革效果的最终体现。目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党校学习认识不到位,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面临“形而上学的三道关口”。一是“孤立”地学。即在学习过程中,脱离改造固有思想,脱离了个人职责,脱离了本职工作,存在学用脱节、学用“两张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将在党校学习当成额外工作。二是“静止”地学。即就学习内容学,不能在党校学习中总结经验,指导现实,把握未来。三是“片面”地学,即把看过了、了解了当成学会了、学好了,课堂教什么就学什么,不能融会贯通整个培训体系的学习内容,不能提升思维格局、理论水平。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不畅的原因分析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之所以出现不畅的局面,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缺失了组织与制度的保证,割裂了“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
1、忽略了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具体到基层党校教学,为什么会出现“学”的套化、虚化、老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忽略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相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不足,对党校基层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认识把握不够深刻,对教学规律缺少理论研究,大多依赖自身的工作经验,当时代背景、教育要求、学员需求发生变化时,就容易陷于经验误区,出现脱离实际,不按规律搞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群众路线不扎实,向基层党员干部虚心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客体的需求关注少,深入基层、深入干部的调查研究少,从而造成在日常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难以满足教育客体的内在需求。
2、忽视了组织与制度的保障
基层党校忽视对教学改革创新的组织与制度保障,根源在于对待教学改革创新的思想态度不积极,业务不专业,行动没力度。首先,从基层党委层面来看,部分地方对党管党校、党建党校的主体责任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地方党委班子成员没有落实带头给学员上党课,没有发挥好示范作用。甚至有的地方认为党校是边边角角的部门,在同级配备的部门单位中处于非核心地位。由于上级不够重视,有的基层党校甘当“养老机构”、乐当“甩手掌柜”,自身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工作状态不佳。其次,部分基层党校对于任何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不专业,没思路。有的地方教研室设置不合理,导致科学化、专业化不强;有的地方人才引进、师资聘用及职称评审晋升上没有相关制度或者制度不合理,不能引进学科带头人才,也不能激发已有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最后,制定落实教学改革创新方案行动不力。有的基层党校不注重向其他好的单位学习,闭门造车,不取他山之玉。有的基层党校虽然有相关的教学改革政策方案,但是没有真正将好的政策运用到实践当中,没有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3、割裂了“教”与“学”、“知”与“行”的统一
基层党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统一起来,实现学员的课堂上“知”与工作中“行”的统一。当前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学习路径的阻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深刻地认识“教”与“学”、“知”与“行”的矛盾关系。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学改革应该围绕学员的“学”展开,教师应该按照党校教学规律,精心设计上课内容,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同时,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管理和保障作用。在思想上要树立教学第一位的管理理念,在行动上要严格执行学员管理规定,保证学员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物质上要提供学员的生活各种所需,保证学员安心学习。在“知”与“行”的对立统一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知”源于“行”,并通过指导“行”的方式,落脚到“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谋幸福,做到了知行合一,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这一条基本经验,为我们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因此,基层党校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受训学员是否真正用“知”来指导“行”。
推进基层党校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的主要举措
时代不断发展要求基层党校必须跟上步伐,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基层党员干部成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