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2版
新疆高校疆外生源大学生留疆就业问题探析
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对学生的留疆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目前还有近50%的学生尚未考虑去向或者不愿意留疆,该部分学生是留疆的可争取变量。 
   引导疆外生源大学生留疆建设对策
  1、强化铸魂育人,引导毕业生扎根新疆
  将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思政元素化、全程化、个性化。强化师资力量,将思政元素、爱疆情感教育、基层就业政策等融入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新疆、建设新疆。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程,越早开展,职业目标越早确立,将给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及职业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时间。[4]通过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座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及时了解学生职业目标“全景图”,进而动态调整就业指导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提升育人合力。建立以思政课程教学为主渠道,课程思政为关键补充,实习实践为重要载体的育人体系。将“成才观、择业观”融入思政课程,利用思政课程的思想性,引导学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充分挖掘其他各门课程中的价值元素和思政元素,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扎根新疆的职业理想。例如,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将“石油味”“新疆情”注入课程之中,深化价值引领,激发服务新疆的“内驱力”,增加服务基层的吸引力,提升扎根新疆的“源动力”。
  2、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
  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专业结构调整主动对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提增企业和社会的满意度。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关注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了解用人单位的培养反馈,切实将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数据作为招生安排、转专业名额计划、专业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为提升毕业生留疆率,适度扩大西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区招生比例,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机制。
  3、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打造政校企联合育人新局面
  充分利用新疆办学优势,积极开拓疆内就业市场。建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产教融合,依托新疆办学特点和产学研合作优势,通过建立企业工作站、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聘请新疆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以井场平台做教室、以山川大地为课堂、以企业文化为教材,在企业一线体验提升对新疆的了解程度,在基层生产一线提高知识融合度,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疆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
  4、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文化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引领作用,注重营造引导毕业生赴新疆基层就业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浸润力。做好留疆毕业生的发展跟踪,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建立“优秀校友库”,开展经验分享、座谈交流、专题讲座、文体比赛、编排就业典型舞台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校友与在校生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创新平台载体,架起引领工作“新引擎”,以“互联网+新疆就业”方式弘扬学生身边榜样力量,依托公众号、抖音、B站等直播平台,讲述校友、榜样的故事,引导师生共筑我为祖国献石油“同心圆”。注重“仪式感”,如出台毕业生新疆就业表彰办法,举办“新疆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学校主干道两侧悬挂新疆就业典型学生宣传材料等,通过环境氛围浸润,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结 语
  新疆受制于地理位置与环境的影响,人才流动大。若要打造人才“蓄水池”,仅依靠学校尚不能充分发挥“蓄水池”的“虹吸效应”,还需地方政府和企业扎实做好人才服务基础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参考文献
  [1]梁炜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观对新疆人才工作的启示[J].昌吉学院学报,2020(03):6-12.
  [2]王亚男.“孔雀西北回”——“一带一路”经济调整期新疆企业人才回流对策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03):55-59.
  [3]陈刚强.“油矿地质现场实习”校企一体化平台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2):61-62.
  [4]曹璐.基于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就业选择调查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韩仕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