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9版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任健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教改项目“课证融合”模式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JG004Q)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技能的获取,还关系到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课证融合”有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重要途径;也符合大部分学生的现实需求。实现“课证融合”,要对授课模式、实训实习环节进行重构和优化;要在各个环节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对接;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国际国内双循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也带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2021年3月,《人民日报》报道称“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技能人才的数量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专业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更好匹配市场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属于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较强的专业,懂理论、会实践、有证书,对于财管专业的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至关重要。目前,在与财务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中,会计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即从事与财务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有关经济、证券、银行方面的证书虽不属于准入类证书,但却是衡量从业人员水平的重要标准,且与职业技能补贴、升职加薪、积分落户、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挂钩。因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一块重要的执业敲门砖,而学生时代无疑是最好的学习和考证时光。
  在校期间取得相关执业资格,对企业来说可以省去入职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对学生而言更是规避了“毕业即失业”。因此,依托于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来说,优化、整合和创新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与考证挂钩的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日常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证融合”,即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证书相互融合,达到内容对应、相互渗透,除了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相结合,还要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技能相融合。该模式下的日常课程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基础知识体系,还能获取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技能,[1]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早在2008年,世界经济学家埃里森沃弗(AlisonWolf)就系统介绍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和联系,较早将学习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起来。我国的“课证融合”制度充分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并结合我国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发展而来。前期的研究主要围绕“课证融合”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融合模式等问题展开;近几年的研究则基于“课证融合”视角,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讨论。
  与本选题较为接近的研究中,李文辉[2]指出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解析工作任务,通过开发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课证融合”。王峰声[3]以会计工作岗位为例,基于“岗课证赛”一体化模式设计了会计专业课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