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系。马佳佳[4]以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探讨了“课证融合”的重要性及课程设置要求,赵瑜[5]强调了通过校企合作,获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而完善基于岗位职能的课程体系。
总的来看,国内外关于“课证融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这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财经大类或国贸、金融等专业,鲜有以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为对象的研究;且已有文献大多以考取某具体的资格证书为例,缺乏系统性、总体性的“课证融合”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学生对“课证融合”的现实需求
(一)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目前,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等几部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科相关知识的延伸,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其教学体系的设置与职业教育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课程结构标准与执业资格考试脱节。目前的课程模块虽具备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但轻实践重理论,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具体业务还存在较大差异;二是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脱节。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考试科目虽有对应的课程,但课程内容与考证教材的相关度并不大;三是授课方式与执业资格考试的复习需求脱节。比如一些应用型的知识点,虽属于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但在教学中可能是一语带过。
(二)学生对“课证融合”的现实需求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考取的资格证书较多,包括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资产评估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等。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发放220份调查问卷,初步了解了学生对考取职业资格考试的认知和需求。
对执业资格考试的偏好方面,学生最倾向考取的证书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审计师,还有8%的同学选择了银行或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在职业资格考试的认知方面,84%的学生认为考证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16%的学生认为考证可以检验学习效果,且大部分学生非常关注考证的含金量及数量。但也有学生认为,强调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不利于深度学习专业知识,还助长了考试热的风气,比如《审计学》在大部分职业资格考试中并不涉及,却是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还有10位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在学生时代考取职业资格证。
关于“课证融合”的需求方面,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较好体现了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77%的学生认为融合度“还可以”,剩下的27%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衔接得“不太好”,因为“课程内容与证书匹配度低”“课程开设时间滞后”等。90%的同学“非常赞同”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日常授课过程中加强“课证融合”,但也提出在“课证融合”时要兼顾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课本内容的讲授,不能顾此失彼。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有较大需求,也希望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中重视“课证融合”,为考取证书和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
“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融合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理论基础是获取职业技能的前提,职业技能是对理论基础的具体运用。要实现“课证融合”,首先要立足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背景,对授课模式、实训实习环节进行重构和优化;其次,要在各个环节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对接,如将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进行对接,在筛选学期课程时考虑工作任务的衔接、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最后,课程设置还要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只考虑资格证书的考取,让学校的教育沦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机构。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推进“课证融合”改革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与执业证书考试内容和时间相匹配,也要为学生将来考研、就业以及考取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二)融合思路
1、明确课程体系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也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因此,课程体系定位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景。考虑了“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有利于打破高校学历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壁垒,使得学历教育与职业需求更为契合。接受了学历教学的学生能更好地胜任专业工作,高校亦较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也得到了符合需求的从业人员。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增强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的联系
财务管理的若干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既相互
总的来看,国内外关于“课证融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这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财经大类或国贸、金融等专业,鲜有以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为对象的研究;且已有文献大多以考取某具体的资格证书为例,缺乏系统性、总体性的“课证融合”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学生对“课证融合”的现实需求
(一)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目前,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等几部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突出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科相关知识的延伸,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其教学体系的设置与职业教育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课程结构标准与执业资格考试脱节。目前的课程模块虽具备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但轻实践重理论,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具体业务还存在较大差异;二是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脱节。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考试科目虽有对应的课程,但课程内容与考证教材的相关度并不大;三是授课方式与执业资格考试的复习需求脱节。比如一些应用型的知识点,虽属于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但在教学中可能是一语带过。
(二)学生对“课证融合”的现实需求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考取的资格证书较多,包括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资产评估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等。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发放220份调查问卷,初步了解了学生对考取职业资格考试的认知和需求。
对执业资格考试的偏好方面,学生最倾向考取的证书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和审计师,还有8%的同学选择了银行或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在职业资格考试的认知方面,84%的学生认为考证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16%的学生认为考证可以检验学习效果,且大部分学生非常关注考证的含金量及数量。但也有学生认为,强调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不利于深度学习专业知识,还助长了考试热的风气,比如《审计学》在大部分职业资格考试中并不涉及,却是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还有10位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在学生时代考取职业资格证。
关于“课证融合”的需求方面,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较好体现了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77%的学生认为融合度“还可以”,剩下的27%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衔接得“不太好”,因为“课程内容与证书匹配度低”“课程开设时间滞后”等。90%的同学“非常赞同”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日常授课过程中加强“课证融合”,但也提出在“课证融合”时要兼顾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课本内容的讲授,不能顾此失彼。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有较大需求,也希望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中重视“课证融合”,为考取证书和增强竞争力奠定基础。
“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融合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属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理论基础是获取职业技能的前提,职业技能是对理论基础的具体运用。要实现“课证融合”,首先要立足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背景,对授课模式、实训实习环节进行重构和优化;其次,要在各个环节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对接,如将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进行对接,在筛选学期课程时考虑工作任务的衔接、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最后,课程设置还要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只考虑资格证书的考取,让学校的教育沦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机构。就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推进“课证融合”改革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与执业证书考试内容和时间相匹配,也要为学生将来考研、就业以及考取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二)融合思路
1、明确课程体系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也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因此,课程体系定位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景。考虑了“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有利于打破高校学历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壁垒,使得学历教育与职业需求更为契合。接受了学历教学的学生能更好地胜任专业工作,高校亦较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也得到了符合需求的从业人员。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增强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的联系
财务管理的若干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既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