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基于H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问卷分析 谭 琪
  加强劳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总体情况良好积极,有较高水平,其中劳动价值观最高,劳动能力最低。大学生劳动素养受父母引导、自我要求、舆论关注、课程教授等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概括,是经过教育学习与生产生活形成的与劳动相关的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然而,“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2]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劳动素养偏低的问题,[3]这要求高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2]而劳动素养是衡量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指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现状进行调查,进而对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系统研究,以实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
  为了能够准确聚焦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现状,得到真实的数据结果,本研究于2021年3月设计了《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H高校在读各专业大学生,共收集425份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分为A、B、C、D四大板块,共82个问题,其中A部分23个问题、B部分34个问题、C部分17个问题、D部分8个问题。A部分主要收集大学生的个人资料(例如性别、年级、专业类型),B部分主要围绕大学生日常生活实践方面(包括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有关劳动素养方面的内容),C部分调查受访者接受劳动教育的情况,D部分调查受访者对劳动教育等问题的看法。以实证的方式总结大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特点,分析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产生的原因,为提升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建议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经统计检验,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3,信度较高,满足了信度需求;因子分析的KMO系数为0.9,效度较高,满足效度需求,能够为进一步统计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1、大学生普遍认同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是非时判断对错、处理各种问题、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时的标准。其中,经调查,90%左右的受访大学生对于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开展广泛,新时代的劳动价值理念家喻户晓;另一方面,有关“劳动”的正能量话语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突出。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大多数大学生比较认同这些与劳动相关的积极的新时代的话语表述。
  2、大学生的劳动认知不太清晰
  对劳动的正确认知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的第一步。然而,当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还不太清晰明确,对于自身责任和社会担当还没有切身体会,会因为自身看到或者身边的一些事情表象就错误地认为劳动离自己比较遥远,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20.0%的受访大学生仍认为“家务活是大人的事”,没有亲身体会到父母在劳动中的辛苦和付出;60.6%的大学生误认为“劳动是为了赚钱”;受到自身的成长学习环境和较为单一的社会阅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