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3版
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征兵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和深入,国防教育的形式单一且短暂。致使学生缺乏基本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国防意识较为淡薄。
  2、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有待加强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问卷》显示,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有所改善,大学生却整体下降。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应征入伍的前提和基础,入伍体检不合格,将无缘入伍。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户外锻炼少等因素直接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拟应征入伍大学生的体检通过率不如人意。提升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已刻不容缓,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和帮助身体素质弱的学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习惯,避免引发不符合体检标准的病症。同时学校应建立机制,形成制度,关心关注拟参军入伍学生的身体状况,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加强对拟参军入伍学生的管理服务,引导其科学锻炼,合理饮食,确保拟报名应征学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参加入伍体检,最终顺利通过各项检测。
  3、应征入伍家庭支持至关重要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高校大学生能否顺利应征入伍,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参军入伍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家人的支持对大学生的入伍意愿有正向的影响作用。[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在对待子女参军入伍的问题上未能与时俱进,存在一定误区。特别是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的过度关爱和对于子女入伍后离开身边的焦虑,使其对待支持子女参军入伍问题的态度趋于保守。二是部分家长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对于目前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和强军梦背景下军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对于大学生入伍后在政治、经济、工作、发展等方面获得的全方位提升认识不足,甚至少数家长认为成绩落后、难以管教的学生才应去部队锻炼。
  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征兵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同向合力
  高校应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领导体制入手,构建“学校党委统揽、校武装部主抓、职能部门联动、各院系参与”的征兵工作格局。学校可将年度征兵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学院和职能部门考评体系,树立鲜明导向,形成同向合力。高校应以政府最新出台的大学生入伍优待政策为指导,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增强完善学校内部的入伍优待办法。高校同时应做好学生入伍前的政策解读、组织体检等工作;加强与已入伍学生所在部队的联系、做好档案和学籍管理;加强对退伍后复学学生的关心,在学习、实习、课余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切实的服务。高校征兵工作人员应持续提升服务意识,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做好大学生入伍前后的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暖心。
  2、保持与时俱进,优化征兵模式
  高校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征兵模式。高校的征兵部门面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面对征兵工作新政策、新情况、新问题,应勇于拓展思路、不断完善机制。推动征兵工作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全年度、常态化”发展。高校武装部应开启常态化办公模式,研究制定征兵工作关键环节实施办法和流程图。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兵源库,对符合征兵条件的在校大学生采取精准服务,纳入学生党员组建征兵服务小组,定期走访;持续跟踪服务拟征兵对象,不断探索创新,优化征兵模式,不断提高征兵工作的质效。此外,高校在征兵工作全过程应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平台延展征兵宣传面,利用网络赋能扩大影响力,传播正能量。“互联网+”大背景下的高校应借助数字信息优势,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征兵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征兵宣传”新模式,助力高校征兵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3、聚合优秀党员,建强征兵队伍
  高质高效的征兵工作,离不开人员稳定、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征兵工作团队。高校可在学生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征兵工作协助员、廉洁征兵监督员、入伍政策宣传员“三支队伍”,切实在各项征兵工作中发挥出学生党员应有的表率和监督作用。高校征兵工作部门应抓好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培训,严肃考核激励,形成一套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培训机制。打造出政治过硬、士气高昂、业务精湛的高校学生党员征兵队伍。坚持严字当头,确保廉洁征兵,高校征兵工作部门可在学生党员中选拔优秀的同志担任廉洁征兵监督员,监督高校征兵工作全过程,面向其开展廉洁征兵教育,学习相关政策规定,强化廉洁征兵责任意识,既做好征兵服务工作,又强化廉洁征兵监督职责。发挥学生党员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的优势,促进学校征兵工作不断向廉洁高效、公平公正、择优定兵、溯源有据的方向前进。
  4、发挥党员作用,凝聚朋辈力量
  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在学生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