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三原另一张靓丽的名片
后煮沸即可捞出,放入凉开水锅中,把面条团成疙瘩入碗,柔软筋韧细匀。汤汁用山西老陈醋和猪骨头熬制,清香爽口、油而不腻,臊子拿五花鲜肉剁碎,加大料、茴香、生姜等十余种调料烹制而成,鲜美而醇香。
直到有一年夏初,请北京来的几位朋友到荣获“陕西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荣誉称号的老黄家,品尝三原小吃,才真正见识了疙瘩面的风采。
老黄家门前两边楹联“盛世珍馐名集肆厦”“美食奇味香溢中华”,笔墨酣畅,意蕴新颖。为著名书法家、陕西省原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手书。落座不大功夫,疙瘩面便端上圆桌,服务员边教吃法,边讲解疙瘩面的特色。三原疙瘩面,煮熟的面条经凉开水后簇拥成团,远观美如花蕾含苞待放,近看形似锦龙团聚盘绕,而陕西方言中一般形容缠绕在一团的东西为“疙瘩”,于是便由此得名。
三原疙瘩面,用筷子挑起,面丝修长,根根到头,棱棱相见,肉粒均匀地紧贴于面上,如同猴子上杆,而碗内不剩断条和肉末。故又称“猴儿上竿”。疙瘩面形色诱人,味香馋人,品赏美人。每当暑热天气,来一份香气四溢的疙瘩面,准会使你食欲大增,垂涎欲滴。实为清香爽口、生津止渴、提神开胃的上乘佳品。由于形、色、味俱佳,十分考究,与其他面条不同,流传不衰,常被三原人用来招待贵宾。
面对端上四碗一碟:一碗酸汤、一碗肉臊子(不食肉者有素臊子),一碗盘成疙瘩状的三疙瘩面和一只空碗,一碟干辣椒面儿,如何下筷?服务员说稍等,手提滚沸的油壶,将油注入碟儿,随着一阵滋啦声响,辣椒香味儿扑鼻。此辣椒称“睁眼辣椒”。疙瘩面“一面三吃”:一是用筷子夹出一疙瘩面放入空碗,抖开,加上肉臊子或素臊子吃,此谓“干拌”。二是用筷子夹出一疙瘩面放入滚烫的酸汤之中,抖开,涮热,再捞出,放入空碗,加上臊子拌着吃,此谓“过桥”。三是将最后一疙瘩面放入酸汤中吃,此谓“汤面”。食用前,先舀几小勺酸汤,谓之“喝汤”尝鲜。辣子,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多加少。
食用三原疙瘩面时,必先将其挑起抖开,而这个动作又需多次。旧时,堂倌在客人用面时,就要高唱:“一挑友谊长久,二挑好运彩头,三挑金银财宝。”那时,能吃上疙瘩面的,自然只有少数商贾巨富、达官贵人、土豪士绅。而今,疙瘩面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口。随着时代的变迁,服务员在教客人如何用面时,会动情地说:“一抖精神抖擞,二抖友谊长久,三抖样样都有。”让食客享受、体会着那种舌尖与心理上的双重美味。
三原籍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生前多次回三原,都是在老黄家品尝疙瘩面、泡儿油糕、千层油饼、贵妃饺子、金钱饼、笼笼肉等三原名特小吃;京城的几位陕西籍文坛大家王巨才、阎纲、周明和省市的文友来三原参加文化活动,也同样在老黄家品尝三原名特小吃。渐渐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观念:天南海北来三原的客人,不吃三原的疙瘩面,就如同没有来过三原!
千年传承金线油塔
近年,不少文人墨客、影视大腕、美食男女,或从京城,或从西安,或从周边省市,专程来文化历史名城、中国书法之乡三原,探秘古迹遗址,饱享特色美食。
游罢城隍庙,出大门,门前有一千层油饼小店,专卖金线油塔,做得相当地道。店面不大,招牌也不新颖醒目,老板却很朴实,做金线油塔堪称一绝——层多丝细,松软绵润,油而不腻,清爽利口。老板介绍说,做金线油塔的面团以软为宜,但不能太软,否则立型不稳;绕盘面丝时应轻缓用力,不使其断;熟后拍打用力适宜,以蓬松为度,不能使其散碎。
金线油塔亦名千层油饼、金线油饼,俗名抹布串油饼。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
直到有一年夏初,请北京来的几位朋友到荣获“陕西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荣誉称号的老黄家,品尝三原小吃,才真正见识了疙瘩面的风采。
老黄家门前两边楹联“盛世珍馐名集肆厦”“美食奇味香溢中华”,笔墨酣畅,意蕴新颖。为著名书法家、陕西省原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手书。落座不大功夫,疙瘩面便端上圆桌,服务员边教吃法,边讲解疙瘩面的特色。三原疙瘩面,煮熟的面条经凉开水后簇拥成团,远观美如花蕾含苞待放,近看形似锦龙团聚盘绕,而陕西方言中一般形容缠绕在一团的东西为“疙瘩”,于是便由此得名。
三原疙瘩面,用筷子挑起,面丝修长,根根到头,棱棱相见,肉粒均匀地紧贴于面上,如同猴子上杆,而碗内不剩断条和肉末。故又称“猴儿上竿”。疙瘩面形色诱人,味香馋人,品赏美人。每当暑热天气,来一份香气四溢的疙瘩面,准会使你食欲大增,垂涎欲滴。实为清香爽口、生津止渴、提神开胃的上乘佳品。由于形、色、味俱佳,十分考究,与其他面条不同,流传不衰,常被三原人用来招待贵宾。
面对端上四碗一碟:一碗酸汤、一碗肉臊子(不食肉者有素臊子),一碗盘成疙瘩状的三疙瘩面和一只空碗,一碟干辣椒面儿,如何下筷?服务员说稍等,手提滚沸的油壶,将油注入碟儿,随着一阵滋啦声响,辣椒香味儿扑鼻。此辣椒称“睁眼辣椒”。疙瘩面“一面三吃”:一是用筷子夹出一疙瘩面放入空碗,抖开,加上肉臊子或素臊子吃,此谓“干拌”。二是用筷子夹出一疙瘩面放入滚烫的酸汤之中,抖开,涮热,再捞出,放入空碗,加上臊子拌着吃,此谓“过桥”。三是将最后一疙瘩面放入酸汤中吃,此谓“汤面”。食用前,先舀几小勺酸汤,谓之“喝汤”尝鲜。辣子,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多加少。
食用三原疙瘩面时,必先将其挑起抖开,而这个动作又需多次。旧时,堂倌在客人用面时,就要高唱:“一挑友谊长久,二挑好运彩头,三挑金银财宝。”那时,能吃上疙瘩面的,自然只有少数商贾巨富、达官贵人、土豪士绅。而今,疙瘩面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口。随着时代的变迁,服务员在教客人如何用面时,会动情地说:“一抖精神抖擞,二抖友谊长久,三抖样样都有。”让食客享受、体会着那种舌尖与心理上的双重美味。
三原籍著名电影导演吴天明生前多次回三原,都是在老黄家品尝疙瘩面、泡儿油糕、千层油饼、贵妃饺子、金钱饼、笼笼肉等三原名特小吃;京城的几位陕西籍文坛大家王巨才、阎纲、周明和省市的文友来三原参加文化活动,也同样在老黄家品尝三原名特小吃。渐渐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观念:天南海北来三原的客人,不吃三原的疙瘩面,就如同没有来过三原!
千年传承金线油塔
近年,不少文人墨客、影视大腕、美食男女,或从京城,或从西安,或从周边省市,专程来文化历史名城、中国书法之乡三原,探秘古迹遗址,饱享特色美食。
游罢城隍庙,出大门,门前有一千层油饼小店,专卖金线油塔,做得相当地道。店面不大,招牌也不新颖醒目,老板却很朴实,做金线油塔堪称一绝——层多丝细,松软绵润,油而不腻,清爽利口。老板介绍说,做金线油塔的面团以软为宜,但不能太软,否则立型不稳;绕盘面丝时应轻缓用力,不使其断;熟后拍打用力适宜,以蓬松为度,不能使其散碎。
金线油塔亦名千层油饼、金线油饼,俗名抹布串油饼。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相传,唐代段文昌丞相家里一老女仆擅长制作此品。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曾将此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