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菜:陕菜中兀自绽放的姝丽
了夏日的美食分享。
到了夏初农历六月十九,老榆林人有习俗去城边的戴兴寺、无量殿礼佛,分食素斋。如果不去寺庙,大多也在家中自己做罗汉素斋。罗汉菜菜名取自十八罗汉聚集一堂之义,以油炸豆腐、土豆块、片粉、菠菜等十多种鲜香原料精心烹制而成,是素菜中的上品。
夏日酷暑之时,环绕四周的沙漠让榆林人特别容易“上火”,有一种败火的粉浆饭在夏日最受众人欢迎,口感类似老北京的豆汁。
榆林人有句土话:“粉浆饭,憋灰汉。”粉浆饭据说是明代京官带到榆林的菜式,这是榆林菜起源的另一说法。榆林豆腐制作工艺特别,需用酸浆点豆腐,粉浆就是加工过剩余的绿豆淀粉下脚料,经过发酵后又馊又酸,是很多外地人眼中的“黑暗料理”。城里人时不时就去豆腐坊淘酸粉浆回家,依次加入黄米、小米、大米、羊油,用小火熬制,熬成碎米粥状。吃时要加入陈年腌制的老咸菜丁,以及腌制的韭菜、芫荽、炒好的豆腐丁,拌均匀即可食。
中秋节是传统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节日,榆林人家一直有自家做月饼的习俗。单就月饼而言各县也不一样,吴堡的习俗是做一种红糖馅的暗红色硬壳月饼,这种做法在黄河秦晋两岸一带都可见到。绥德月饼名为“雪花”,听其名就可知是雪白的酥皮。延续到隔壁的子洲县略大一些,名为“果馅”。榆林城里人的传统月饼很独特,离开榆林很难见到,是一种暗红色的大糖饼,名为“糖棋子”。
过去榆林亲戚邻里之间以互送自制月饼来交流情感,后来定靖炉馍异军突起,工业化生产让人们解脱了自家手工制作月饼的繁琐与辛劳,但榆林老城中每到中秋节,还有很多作坊制作出售“糖棋子”。
其实,榆林中秋节更重要的一道美食,还是家家户户当天必吃的羊肉扁食。扁食叫法与福建人相同,只是馅料不同而已。秋季到了进补的时节,羊肉性温,最合适此时食用。羊肉与黄萝卜作馅包饺子,必须以红葱作佐料。包好下锅热水中过一下,捞出后蒸15分钟左右。这样的做法,迅速锁住了羊肉萝卜馅的甜、香、鲜。
即便离开故乡多年,羊肉扁食也是榆林游子们自带的独门绝技之一。不管走到哪儿,榆林人每一个节日都可用羊肉扁食平复思乡之情。萝卜可以用胡萝卜替代,但羊肉必须是选择榆林羊肉,这是榆林人对故乡味道最后的倔强了。
黄馍馍、油糕:年茶饭的陕北语言
我记忆里的美好永远定格在年少时外婆家的腊月,那是关乎回家团聚与家庭美食的记忆。
腊月,在陕北拦羊汉子的信天游长调中,在日暮炊烟袅袅的长影子中,游子们开始陆续回家了。
过年对陕北人来说,从腊八节就开始进入序曲了。这个时节一般是冬日最寒冷的时候,有时候能达到摄氏零下20多度,寒冷地区家家都有过年做很多熟食年饭囤积起来的习惯。
榆林南六县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覆盖的黄土沟壑地区,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粮食作物稷和黍一直在这里种植。黍是黄米古称,陕北人擅长将黄米这一食材加工成不同的年节食物。黄米根据黏性不同分为软硬两种,外婆称软黄米为九谷米,南六县过年最重要的三种食物全依赖于九谷米制作而成。
进入腊月,碾子是基本空闲不下来的。外婆泡好的几十斤软硬黄米都得碾成米面。作为家庭主妇,她还要根据做浑酒、糕和黄馍馍的多与少,来调整米面的粗与细。这三种食物,相比较而言糕的技术含量较低,只需要将细一点的米面软硬度配比合适,炒后蒸熟揉块放在外面冻起来即可。浑酒一般人家只有过年才会酿一些,简单的话就从蒸熟糕中分出来一大块揉入酒曲,放置在热炕的角落发酵几日即可。
黄馍馍是考验我外婆这样的家庭主妇经年累月做饭水平的一个硬指标,从面粉的粗细到软硬面的搭配比例,再到发酵的程度,都需要多年经验的累积和磨练。每近大年三十,凌晨三四点开
到了夏初农历六月十九,老榆林人有习俗去城边的戴兴寺、无量殿礼佛,分食素斋。如果不去寺庙,大多也在家中自己做罗汉素斋。罗汉菜菜名取自十八罗汉聚集一堂之义,以油炸豆腐、土豆块、片粉、菠菜等十多种鲜香原料精心烹制而成,是素菜中的上品。
夏日酷暑之时,环绕四周的沙漠让榆林人特别容易“上火”,有一种败火的粉浆饭在夏日最受众人欢迎,口感类似老北京的豆汁。
榆林人有句土话:“粉浆饭,憋灰汉。”粉浆饭据说是明代京官带到榆林的菜式,这是榆林菜起源的另一说法。榆林豆腐制作工艺特别,需用酸浆点豆腐,粉浆就是加工过剩余的绿豆淀粉下脚料,经过发酵后又馊又酸,是很多外地人眼中的“黑暗料理”。城里人时不时就去豆腐坊淘酸粉浆回家,依次加入黄米、小米、大米、羊油,用小火熬制,熬成碎米粥状。吃时要加入陈年腌制的老咸菜丁,以及腌制的韭菜、芫荽、炒好的豆腐丁,拌均匀即可食。
中秋节是传统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节日,榆林人家一直有自家做月饼的习俗。单就月饼而言各县也不一样,吴堡的习俗是做一种红糖馅的暗红色硬壳月饼,这种做法在黄河秦晋两岸一带都可见到。绥德月饼名为“雪花”,听其名就可知是雪白的酥皮。延续到隔壁的子洲县略大一些,名为“果馅”。榆林城里人的传统月饼很独特,离开榆林很难见到,是一种暗红色的大糖饼,名为“糖棋子”。
过去榆林亲戚邻里之间以互送自制月饼来交流情感,后来定靖炉馍异军突起,工业化生产让人们解脱了自家手工制作月饼的繁琐与辛劳,但榆林老城中每到中秋节,还有很多作坊制作出售“糖棋子”。
其实,榆林中秋节更重要的一道美食,还是家家户户当天必吃的羊肉扁食。扁食叫法与福建人相同,只是馅料不同而已。秋季到了进补的时节,羊肉性温,最合适此时食用。羊肉与黄萝卜作馅包饺子,必须以红葱作佐料。包好下锅热水中过一下,捞出后蒸15分钟左右。这样的做法,迅速锁住了羊肉萝卜馅的甜、香、鲜。
即便离开故乡多年,羊肉扁食也是榆林游子们自带的独门绝技之一。不管走到哪儿,榆林人每一个节日都可用羊肉扁食平复思乡之情。萝卜可以用胡萝卜替代,但羊肉必须是选择榆林羊肉,这是榆林人对故乡味道最后的倔强了。
黄馍馍、油糕:年茶饭的陕北语言
我记忆里的美好永远定格在年少时外婆家的腊月,那是关乎回家团聚与家庭美食的记忆。
腊月,在陕北拦羊汉子的信天游长调中,在日暮炊烟袅袅的长影子中,游子们开始陆续回家了。
过年对陕北人来说,从腊八节就开始进入序曲了。这个时节一般是冬日最寒冷的时候,有时候能达到摄氏零下20多度,寒冷地区家家都有过年做很多熟食年饭囤积起来的习惯。
榆林南六县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覆盖的黄土沟壑地区,华夏民族最古老的粮食作物稷和黍一直在这里种植。黍是黄米古称,陕北人擅长将黄米这一食材加工成不同的年节食物。黄米根据黏性不同分为软硬两种,外婆称软黄米为九谷米,南六县过年最重要的三种食物全依赖于九谷米制作而成。
进入腊月,碾子是基本空闲不下来的。外婆泡好的几十斤软硬黄米都得碾成米面。作为家庭主妇,她还要根据做浑酒、糕和黄馍馍的多与少,来调整米面的粗与细。这三种食物,相比较而言糕的技术含量较低,只需要将细一点的米面软硬度配比合适,炒后蒸熟揉块放在外面冻起来即可。浑酒一般人家只有过年才会酿一些,简单的话就从蒸熟糕中分出来一大块揉入酒曲,放置在热炕的角落发酵几日即可。
黄馍馍是考验我外婆这样的家庭主妇经年累月做饭水平的一个硬指标,从面粉的粗细到软硬面的搭配比例,再到发酵的程度,都需要多年经验的累积和磨练。每近大年三十,凌晨三四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