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3版
做大做强“延安味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琳琅满目的延安美食

香菇面、陕北大烩菜等成为来延安游客的首选美食。仅子长市就有荞麦煎饼、绿豆凉粉、油糕、油馍馍等杂粮美食品类20余种。
  二是品质好,深受群众喜爱。五谷杂粮是饮食中的基石,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延安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产出的五谷杂粮色香味浓、品质优良。作为以小杂粮为主要原料的“延安味道”系列美食,不但传承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也为丰富当地餐饮市场、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县(市、区)开展了一系列推广宣传地方特色美食的品鉴会、技能大赛和文化旅游促销活动,延安特色美食登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延安夜经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昔日的“小米粥、窝窝头”如今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美味佳肴”。在以“丝路美食·知味陕西”为主题的2022丝博会陕菜美食文化节上,延安16家餐饮企业现场展销延安美食,信天游全宴、轩辕养生龙凤宴、红色陕北特色喜宴等深受省内外嘉宾喜爱。
  三是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地方小吃是一项大产业、大民生,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更寄托着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期盼,美食产业覆盖面广、消费群体大、带动就业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延安市相继出台了《“延安味道”系列美食品牌培育建设工作方案》《“延安味道”推广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支持地方特色小吃发展的八条措施》等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包装、加工、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子长煎饼、川云酸菜面、老陕北抿节等十余家特色美食店实现了连锁经营,延川狗头枣、宜川稠酒等实现了园区工业化生产。甘泉豆腐干年产量达到6000多吨,远销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 
  成气候面临新挑战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动地方特色小吃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目标迈进,如已形成气候在全国美食行业中颇具规模的沙县小吃,门店遍布62个国家,国内有门店8.8万家,年产值达5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30多万;被誉为“中华第一面”的兰州牛肉拉面在全国有门店5万多家,从业人员达56万余人,年产值近200亿元,已落户美国、英国、埃及、阿联酋等数十个国家;省内的岐山臊子面,“一碗面”年产值突破140亿元,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潼关肉夹馍在全国已有连锁经营店2000余家,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万余人就业。相比之下,延安特色美食产业在经营理念、产业规模、整体效益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
  一是“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仍居主导。由于“小吃”多数来自民间,单门独户的小作坊是特色小吃的主力军,大多是通过以老带小、代代相传的方式进入美食行业,年轻人基本不愿意学习和从事传统美食的制作,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传统工艺传承不足,制作工艺技术创新步伐缓慢,“良莠不齐”的生产方式制约着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难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