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5版
传承:从“守山人”到“巡护员”
十 一
    滇金丝猴之秋

  我时常感恩自己能够接触到如此多闪光的灵魂,特别是在此次巡护员生态影像培训过程中,我接触到来自滇金丝猴全境网络四个保护区、三个保护地的17位一线巡护工作者,其中包括社区巡护员及保护区工作人员。他们的故事值得被看见、被听见、被更多的人知道。 

  去年四月,我来到“乡村之眼”筹划“巡护员生态影像培训”项目,朋友向我推荐,“你一定要看看《守山》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作者“肖林”的名字。三个月后项目启动,我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给肖林老师打电话,邀请他作为嘉宾参加项目。在交谈中,他那爽朗的笑声让书中的形象跳跃起来。九月培训开始时,我们终得相见,那一刻,我似乎确定了以往的所有想象,也似乎那所有的想象都飞走了,即刻被他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场所吸引。那是一个眼睛里带着光的人,也正是如此一个鲜活的存在,与白马雪山和滇金丝猴厮守了三十五年。
  感受野生动物摄影的魅力
  1979年,中科院组织横断山综合科学考察,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李致祥、马世来等参加了其中的兽类考察工作。近百年的疑惑有了定论——滇金丝猴种群还活跃在白马雪山的层林之中。此次科考,也直接促成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那个年代,每一个保护区的成立,几乎都是针对独特物种或生态系统而进行的抢救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