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样板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索
生发挥特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助推学生全面成长。以全面育人为统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相融合。以支部建设引领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支部党建推动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协同育人为途径,为水利相关企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党建引领教师党员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开展校政联动,以专业优势精准扶贫地方政府。
3、党建带团建,实现“三带动”
以党支部建设带动团支部建设,形成点、线、面“三带动”模式,支部党员带动宿舍,在宿舍内形成良好学风,良好学风影响班级班风提升,优良班风辐射支部,为组织吸纳信仰坚定,优秀的积极分子奠定基础。
(五)宣传师生注重“载体”创新,广搭平台、畅通渠道、形式多样
支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支部微信公众号及QQ群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搭建线上平台建成精品微党课,促进党员的学习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一周一题”线上学习活动,既提高了支部影响力,在党员内部又树立了“时时在学习,事事在教育”的学习新风向。支部将学习教育与研讨、参观、总结、实践相结合,精心筹划组织立足岗位“学先进、做模范”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寻美家乡河”及“爱水爱国北京行”等暑期实践活动,使他们的思想信念和专业理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凝聚师生着力“三全育人”,坚持“三进三提升”
1、“思政教育”进教材——提升教工党员引领作用
支部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将思政元素“现形”于教材中,让学生看得到,老师讲得到。围绕思政课教材开展课程建设,将“专业课思政化”,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技能培养课的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2、“思政教育”进课题——提升教工党员科研智慧
基于水建专业及专业课程特点,支部鼓励和引导教师党员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鼓励教师党员积极申报相关研究课题。
3、“思政教育”进课堂——提升教工党员育人风采
为了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党支部大会,不再拘囿于学文件、谈体会,每位党员通过参加集体讨论、定期头脑风暴等方式剖析课程思政内涵,党支部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积极引导教师党员把思政元素带入课堂,介绍课程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结合课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加入形势与政策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服务师生以问题导向,形成“四帮”模式
支部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为师生解决多少难题,办了多少实事。[4]支部建立健全帮扶制度,通过教师联系帮扶一个成绩不佳学生、联系帮扶一个班级、联系帮扶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有效帮扶机制,真正把支部建成了党员之家、师生之家,切实增强了师生归属感、获得感。为了进一步切实落实支部帮扶制度,对支部教师党员提出“四帮”工作要求:帮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学生;帮家庭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就业困难的合格毕业生。
随着国家对职业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面临升本转型期间,对于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特别是支部的内涵建设以及党建引领示范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5]
基层党支部要做到样板示范,除了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和形成支部特色的工作模式之外,建成一套完整标准的基层党支部制度规范是强化支部工作之根本;建成一支忠诚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强化组织战斗力之基石;打造一个氛围浓厚的党建阵地是凝聚合力之源泉,这样基层党支部才能真正提质增优、做样板。
参考文献
[1]覃爱平:《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诊断改进机制研究》,载《智库时代》,2020(1)。
[2]王洁:《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研究》,载《活力》,2022(1)。
[3]左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载《教育教学论坛》,2021(35)。
[4]李丽丹,李昀婷:《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夯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基石》,载《吉林教育》,2021(08)。
[5]潘远科:《水利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水利发展研究》,2020,20(07)。
作者简介
张 宏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3、党建带团建,实现“三带动”
以党支部建设带动团支部建设,形成点、线、面“三带动”模式,支部党员带动宿舍,在宿舍内形成良好学风,良好学风影响班级班风提升,优良班风辐射支部,为组织吸纳信仰坚定,优秀的积极分子奠定基础。
(五)宣传师生注重“载体”创新,广搭平台、畅通渠道、形式多样
支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支部微信公众号及QQ群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搭建线上平台建成精品微党课,促进党员的学习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一周一题”线上学习活动,既提高了支部影响力,在党员内部又树立了“时时在学习,事事在教育”的学习新风向。支部将学习教育与研讨、参观、总结、实践相结合,精心筹划组织立足岗位“学先进、做模范”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参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寻美家乡河”及“爱水爱国北京行”等暑期实践活动,使他们的思想信念和专业理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凝聚师生着力“三全育人”,坚持“三进三提升”
1、“思政教育”进教材——提升教工党员引领作用
支部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将思政元素“现形”于教材中,让学生看得到,老师讲得到。围绕思政课教材开展课程建设,将“专业课思政化”,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技能培养课的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2、“思政教育”进课题——提升教工党员科研智慧
基于水建专业及专业课程特点,支部鼓励和引导教师党员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鼓励教师党员积极申报相关研究课题。
3、“思政教育”进课堂——提升教工党员育人风采
为了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党支部大会,不再拘囿于学文件、谈体会,每位党员通过参加集体讨论、定期头脑风暴等方式剖析课程思政内涵,党支部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积极引导教师党员把思政元素带入课堂,介绍课程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结合课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加入形势与政策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服务师生以问题导向,形成“四帮”模式
支部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为师生解决多少难题,办了多少实事。[4]支部建立健全帮扶制度,通过教师联系帮扶一个成绩不佳学生、联系帮扶一个班级、联系帮扶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师生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有效帮扶机制,真正把支部建成了党员之家、师生之家,切实增强了师生归属感、获得感。为了进一步切实落实支部帮扶制度,对支部教师党员提出“四帮”工作要求:帮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学生;帮家庭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就业困难的合格毕业生。
随着国家对职业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面临升本转型期间,对于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特别是支部的内涵建设以及党建引领示范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5]
基层党支部要做到样板示范,除了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和形成支部特色的工作模式之外,建成一套完整标准的基层党支部制度规范是强化支部工作之根本;建成一支忠诚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强化组织战斗力之基石;打造一个氛围浓厚的党建阵地是凝聚合力之源泉,这样基层党支部才能真正提质增优、做样板。
参考文献
[1]覃爱平:《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诊断改进机制研究》,载《智库时代》,2020(1)。
[2]王洁:《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研究》,载《活力》,2022(1)。
[3]左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载《教育教学论坛》,2021(35)。
[4]李丽丹,李昀婷:《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夯实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基石》,载《吉林教育》,2021(08)。
[5]潘远科:《水利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水利发展研究》,2020,20(07)。
作者简介
张 宏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