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7版
冀北山区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增收举措研究
株玉米青贮46万吨,建成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方3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部建成自有饲草基地,全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比达到78%以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马铃薯产业,加快马铃薯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程,新建卡伦后沟牧场微型薯繁育基地1处,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马铃薯原生态种植基地1000亩,微型薯产能由1亿粒提升至2亿粒。优化的产业结构保障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2、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提升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水平
  扎实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地方农业发展政策,加大支农力度,提升涉农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了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的快速增长。首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生产”转型,实现农业产品与互联网“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如承德8县市,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孵化园10个,有6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及6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农村电商提供产品拍摄、营销策划、技能培训等各项专业化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其次,大力培育涉农第三产业。把乡村的“绿水青山”变成百姓收入的“金山银山”,积极引导农村居民开展休闲农业、特色采摘、美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如承德市大力推广“两转三带”旅游致富模式。推行“三权”流转,让“资产”变“收益”。在实施重点旅游开发项目过程中,积极引导低收入村民将山场、土地、农宅流转给旅游企业经营获取收益。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民收入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需要完善土地制度和市场化配置以激活主体、盘活要素与释放活力,对土地制度作出适应城市化、市场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变革。”[5]所以,要大力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把土地资本转化为农民稳定的收益。一是鼓励指导各县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组织等主体主动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开发等项目中来。二是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要在使用权上设置更多的障碍,把宅基地的使用权变成部分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村闲置房屋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明显,也出现了大量闲置的房屋、山地等资源,对此应大力支持农村集体或个人等经济组织以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农民收入。
  4、加强科技支撑,助力农民创业增收
  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支撑、科技管理、农技推广、教育培训等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野外实验基地、数据调查基点、转化推广基地、培训服务平台等条件平台基地建设,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6]一是实施乡村技能型人才分类培育工程,按工种、专业服务型按岗位的分类培训,大力推行专家培训和致富能人带徒弟的新方式,提高农村居民就业技能,打好促农增收的基础。同时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培训力度,提升就业能力,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二是增加现代农业储备力量,通过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由点带面培养一批素质高、技术强、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创客”“新农人”,提升农业增收效益。三是强网络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队,及时“线上”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土地流转、惠农政策等服务,“线下”为农村居民提供现场专业指导、考察交流和培训,保障农业科技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6、150-151页,
  [2]宋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金塔县大庄子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为例》,载《甘肃农业》,2021(6):37页。
  [3]代锋,夏红雨:《农村居民“畸形攀比”现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社会比较理论视角》,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3):85页。
  [4]董金友:《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载《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6):118页。
  [5]李文睿:《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及路径选择》,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98页。
  [6]王琳,林克剑:《农村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研究》,载《农业科技管理》,2020(2):69页。
  作者简介
  刘永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宏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