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3版
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以广西博白县为例 罗小玉
  当前,博白县客家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基层文化队伍亟待加强、乡民积极性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应多问计于民,立足眼前,从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等多层次、多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我国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路径。 

  博白县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居住县,[1]是中国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客家居住县,200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中,对客家文化给予高度的赞扬——客家文化以古代中原文化为主,融合了当地各个民族的文化而形成,它的核心内涵更多地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特色。因此,客家人犹如中华民族文化的守护神,[2]客家文化更像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典型、样板,是中国人民献给人类的一份厚礼。因此,保护、弘扬和创新客家文化,是客家之所需,也是中国之所需,更是世界之所需。[3]在此基础上,针对偏远地区客家乡村文化建设,探讨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解决策略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博白县客家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博白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下辖28个镇,总面积3835.85平方千米,总人口192.53万,[4]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客家人居住县,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故乡。
  近年来,博白县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推动农村基层文化体系建设。目前,博白县已建有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王力故居、文化广场、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和展演中心杂技部与采茶部为中心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艺活动层出不穷,2020年,协办玉林市文化馆舞蹈培训班;举办书画展2次、桂南采茶戏表演基本功、暑假青少年各类培训辅导班10期,培训学员400人/次;创作文学、音乐、美术书法、书画、舞蹈等文艺作品100件。年内,展演中心杂技部参加第八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节目《那一刻我们风雨同行》获得自治区曲艺类三等奖,节目《魔幻方环》获得自治区曲艺类优秀奖。[5]此外,博白县以客家文化、城乡共同发展为重点,构建客家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全力打造客家文化“新名片”,掀起了新时代博白县乡村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构建客家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博白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质、创新、增效”为主线,“以农为本”,把“三农”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为此,乡镇政府开展创业开业指导,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为村民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渠道、跟踪扶持等服务,在各乡镇政府的支持下,博白县重点建立“五大产业链”,在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优势区域,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坚持“以乡为魂”,全力打造客家文化“新名片”。博白县是客家第一大县,以客家文化和客家美食而著称。县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的新部署要求,“以乡为魂”,深入挖掘客家文化资源,以客家文化为纽带,通过举办客家月饼文化家、客家文化时空论坛,成立博白客家联谊会等措施,广泛联谊海内外各界客家人士,结合“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逐步打响博白“世界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