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2021年课题“数字赋能陕西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1045)
陕西省安康市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践中,社会力量通过联合建设、资本资助、空间让渡、结对帮扶等参与实践。应构建宣传、参与、协调、运行、激励与考核等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公共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特征、制度体制等条件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成为当前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现阶段需攻克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国家已将战略重心和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进行大力倾斜,同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鼓励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1]随着社会力量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力量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优势不断凸显,对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乡村群众文化权利,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社会力量参与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实践
安康市为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东南部。2018年4月,安康市被列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面对机遇与挑战,安康市结合实际市情,统筹兼顾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富有安康特色的贫困地区文化服务样板。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践当中,摸索出“安康模式”的经验做法。
1、政企民通力合作,丰富文化供给
安康市白河县在财政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首创“政府补贴+企业补贴+百姓出资”的有线电视服务政府购买新模式,解决了乡村群众看电视和上网难题。同时借助“互联网+”打造智慧乡镇,将有线电视网络做成集电视节目、致富资讯、政务公开信息等为一体的“基层民主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政令通达和山区群众精神脱贫。[2]该模式在石泉、镇坪、汉阴等县得到推广创新实行。
此外,安康市坚持以文化引领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文化人才,鼓励当地群众通过成立非营利性文化群团等形式投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安康市石泉县已建成乡村农民自乐班、社50余个,农村电影放映队14个,各类群众文化学会、协会、社团40余个,培养兼职农民文化文艺爱好者近4000人。[3]志愿者是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战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安康市汉滨区启动“文化小康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文化志愿者与企业、镇、村、社区联袂,利用各级公共文化空间、设施,举办各类艺术培训、鉴赏、演出和展览,将书画、剪纸、摄影作品、舞蹈、戏曲节目等传统文化免费推送到农村、机关、学校、社区、街道、广场,[4]让当地群众参与其中,培养文化自信。
2、吸纳社会资本,共建书香校园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对于贫困乡村,资金问题是困扰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难题。华强共享公益图书馆是安康探索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典范。该馆是个人出资创办的公益文化惠民移动图书馆,通过微信线上下单,线下送还的“互联网+学生实体图书”形式免费为3-18岁的学生家庭提供课外读物。[5]通过社会资本资助,实现了资源免费共享,解决了山区交通不便、时间成本高、选书难及买书贵等现实问题,推动了“书香安康、书香校园”建设,加快了安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进程。
3、让渡社会空间,助力全民阅读
安康市白河县图书馆为缓解阅读设施投入不足、布点不到位问题,在全力以赴做好阵地服务和行政体制内总分馆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通过探求社会力量提供文化空间和服务人员,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和业务技能培训的社会化合作共建模式,先后在狮子山社区、冷水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县政务大厅、县人民医院、县监狱、县消防大队、秦楚建设有限公司、当地网红
陕西省安康市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践中,社会力量通过联合建设、资本资助、空间让渡、结对帮扶等参与实践。应构建宣传、参与、协调、运行、激励与考核等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公共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特征、制度体制等条件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成为当前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现阶段需攻克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国家已将战略重心和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进行大力倾斜,同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鼓励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1]随着社会力量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力量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优势不断凸显,对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乡村群众文化权利,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社会力量参与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实践
安康市为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东南部。2018年4月,安康市被列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面对机遇与挑战,安康市结合实际市情,统筹兼顾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富有安康特色的贫困地区文化服务样板。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践当中,摸索出“安康模式”的经验做法。
1、政企民通力合作,丰富文化供给
安康市白河县在财政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首创“政府补贴+企业补贴+百姓出资”的有线电视服务政府购买新模式,解决了乡村群众看电视和上网难题。同时借助“互联网+”打造智慧乡镇,将有线电视网络做成集电视节目、致富资讯、政务公开信息等为一体的“基层民主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政令通达和山区群众精神脱贫。[2]该模式在石泉、镇坪、汉阴等县得到推广创新实行。
此外,安康市坚持以文化引领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文化人才,鼓励当地群众通过成立非营利性文化群团等形式投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安康市石泉县已建成乡村农民自乐班、社50余个,农村电影放映队14个,各类群众文化学会、协会、社团40余个,培养兼职农民文化文艺爱好者近4000人。[3]志愿者是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战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安康市汉滨区启动“文化小康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文化志愿者与企业、镇、村、社区联袂,利用各级公共文化空间、设施,举办各类艺术培训、鉴赏、演出和展览,将书画、剪纸、摄影作品、舞蹈、戏曲节目等传统文化免费推送到农村、机关、学校、社区、街道、广场,[4]让当地群众参与其中,培养文化自信。
2、吸纳社会资本,共建书香校园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对于贫困乡村,资金问题是困扰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难题。华强共享公益图书馆是安康探索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典范。该馆是个人出资创办的公益文化惠民移动图书馆,通过微信线上下单,线下送还的“互联网+学生实体图书”形式免费为3-18岁的学生家庭提供课外读物。[5]通过社会资本资助,实现了资源免费共享,解决了山区交通不便、时间成本高、选书难及买书贵等现实问题,推动了“书香安康、书香校园”建设,加快了安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进程。
3、让渡社会空间,助力全民阅读
安康市白河县图书馆为缓解阅读设施投入不足、布点不到位问题,在全力以赴做好阵地服务和行政体制内总分馆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通过探求社会力量提供文化空间和服务人员,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和业务技能培训的社会化合作共建模式,先后在狮子山社区、冷水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县政务大厅、县人民医院、县监狱、县消防大队、秦楚建设有限公司、当地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