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效及展望
结合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在建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为A档的唯一省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工程,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全省农业企业达10.8万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204户,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58户、仅次于四川省位居西南五省第二,省级龙头企业增加至102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8381家。[7]美国卓莓、广东温氏、陕西海升、百果园、神威药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地云南。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合作,在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挂牌成立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院,全新打造科技支撑平台。通过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产业发展逐步由原来单纯的观光游拓展到民俗文化、农事节庆、科技创意等。同时,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领域快速延伸,全省能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户数约2万多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2万多户,59%的村(社区)有电子商务配送点。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1万亿元,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升至1.9∶1。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300家,其中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1026家。[8]全省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更极大地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农民就业,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五)长短结合夯实战略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全面性工作。2018年以来,云南省除了在上述方面采取了有效举措,取得了突出成效外,还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等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效作用的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教育全面发展。2018-2022年,云南省加快“一村一幼”项目建设,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水平,努力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统筹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等项目,重点推进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贫困农户孩子上学便利性持续改善,就学比重有所提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正在朝着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强力推进“控辍保学”,探索建立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互联网+控辍保学”等长效机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实施各类贫困专项招生计划,助力5万多名贫困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全力推进“双减”“双升”,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压减97%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减轻;通过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托管帮扶一批、省属高校托管帮扶一批、州(市)内优质普通高中托管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实现了县中托管帮扶全覆盖,合力破解“县中困境”。2021年,云南有各级各类学校35000多所、在校生超100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23%、比2018年提高了10.23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6个百分点,教育普及实现历史性跨越;积极探索普职融通机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24%;高校数量增加到83所,在学人数增加到150.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03%,高校累计培养输送100多万高学历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9]
二是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云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出台了省级支持瑞丽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民排忧解难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投资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以及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再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分中心,持续开展基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提质达标和县级“五大中心”建设,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坚持医防融合,启动健康县城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2021年,全省新建400家慢性病管理中心,9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巩固达标,救治36种大病脱贫患者20.78万人,救治率达98.99%,健康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10]2022年,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机制,101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118个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1]
(五)长短结合夯实战略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全面性工作。2018年以来,云南省除了在上述方面采取了有效举措,取得了突出成效外,还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等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长效作用的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教育全面发展。2018-2022年,云南省加快“一村一幼”项目建设,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水平,努力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统筹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等项目,重点推进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贫困农户孩子上学便利性持续改善,就学比重有所提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正在朝着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迈进;强力推进“控辍保学”,探索建立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互联网+控辍保学”等长效机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实施各类贫困专项招生计划,助力5万多名贫困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全力推进“双减”“双升”,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压减97%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减轻;通过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托管帮扶一批、省属高校托管帮扶一批、州(市)内优质普通高中托管帮扶一批等“五个一批”,实现了县中托管帮扶全覆盖,合力破解“县中困境”。2021年,云南有各级各类学校35000多所、在校生超100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23%、比2018年提高了10.23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6个百分点,教育普及实现历史性跨越;积极探索普职融通机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24%;高校数量增加到83所,在学人数增加到150.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03%,高校累计培养输送100多万高学历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9]
二是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云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出台了省级支持瑞丽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民排忧解难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投资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以及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再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分中心,持续开展基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提质达标和县级“五大中心”建设,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坚持医防融合,启动健康县城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2021年,全省新建400家慢性病管理中心,9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巩固达标,救治36种大病脱贫患者20.78万人,救治率达98.99%,健康扶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10]2022年,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机制,101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118个县市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