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报告
是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以集成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从农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有效途径。
西藏自治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性提出“三区一高地”发展新遵循,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西藏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开展抓乡促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系列决策部署,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牵头的工作联动机制。在谋发展、创增收中,村两委“一肩多挑”,以“集体经济+”模式为发展核心,发展林卡经济、村企合作经济、租赁经济等多元化模式,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增强了村凝聚力。如拉萨市2021年,拨付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累计帮扶拉萨市54个经济薄弱村。林周县强嘎乡曲嘎强村在2021年将农户5886亩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种植饲草,统一机器收割并售卖。当年该村收割燕麦饲草干草13.2万余捆,饲草收益66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政策建议
通过各级政府的艰苦努力,2022年西藏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支撑力不足、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人才供需差异化大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深入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就要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在多元机制下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效能,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紧密。
第一,优化升级特色农牧业赋能乡村振兴。一是构建现代化农牧业体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积极打造年楚河流域国家级青稞产业园区和“一江三河”流域的草业和蔬菜发展格局。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牦牛、奶业、藏猪、藏羊等特色畜禽特色牧业产业发展,加强供销和加工各个环节,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二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能力。借助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加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的研创和开发力度。
第二,集成改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宅基地改革相结合,打造“活力宅改”,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管理机制。对农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以土地复垦方式大力发展菜园、果园、采摘经济等,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二是积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独立法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探索建立议事、财务、资产管理、投资等机制。三是构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市的入市机制,通过出租、转让、互换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让资源转化资本,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三,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撬动乡村振兴。一是完善财政体制,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除此之外,在可调整范围内,使财政资金下沉,增加基层资金保障和可用财力,同时改善和创新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更多的财力用于基层,为基层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聚集地、产业园区等重点公共区域交通建设,以“共享”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同时大力提升乡村医疗和教育水平。深化全民参保登记,完善登记和后期监测机制。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机制,从农牧民的角度出发规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引导各市(地)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试点,以标准化兜底民生保障,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第四,完善人才支撑机制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平台的搭建和相应政策的扶持,能引得进,留得住人才。对于毕业大学生,积极开展多场本土专项招聘会,最大限度招聘本土专业性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内地招聘会平台,积极参与,挖掘引进内地专业性人才,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多渠道开展招聘工作。二是学校定向式批量培养,结合乡村振兴所需的生产、管理、经营等专业性人才。由政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有针对性地批量培养有技术和专业性人才。三是建立基层党员组织干部与高素质农牧民双向培养机制,优化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组织队伍。
作者简介
李雅娟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藏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研究
妮妮美朵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西藏乡村文化研究
邓亚净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藏乡村经济与社会民生发展研究
西藏自治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性提出“三区一高地”发展新遵循,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西藏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开展抓乡促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系列决策部署,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牵头的工作联动机制。在谋发展、创增收中,村两委“一肩多挑”,以“集体经济+”模式为发展核心,发展林卡经济、村企合作经济、租赁经济等多元化模式,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增强了村凝聚力。如拉萨市2021年,拨付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累计帮扶拉萨市54个经济薄弱村。林周县强嘎乡曲嘎强村在2021年将农户5886亩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种植饲草,统一机器收割并售卖。当年该村收割燕麦饲草干草13.2万余捆,饲草收益66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政策建议
通过各级政府的艰苦努力,2022年西藏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支撑力不足、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人才供需差异化大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深入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就要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在多元机制下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效能,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紧密。
第一,优化升级特色农牧业赋能乡村振兴。一是构建现代化农牧业体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积极打造年楚河流域国家级青稞产业园区和“一江三河”流域的草业和蔬菜发展格局。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牦牛、奶业、藏猪、藏羊等特色畜禽特色牧业产业发展,加强供销和加工各个环节,打造农牧业全产业链。二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能力。借助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加强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的研创和开发力度。
第二,集成改革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宅基地改革相结合,打造“活力宅改”,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和退出管理机制。对农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以土地复垦方式大力发展菜园、果园、采摘经济等,实现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二是积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独立法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探索建立议事、财务、资产管理、投资等机制。三是构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市的入市机制,通过出租、转让、互换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让资源转化资本,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三,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撬动乡村振兴。一是完善财政体制,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除此之外,在可调整范围内,使财政资金下沉,增加基层资金保障和可用财力,同时改善和创新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更多的财力用于基层,为基层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聚集地、产业园区等重点公共区域交通建设,以“共享”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同时大力提升乡村医疗和教育水平。深化全民参保登记,完善登记和后期监测机制。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机制,从农牧民的角度出发规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引导各市(地)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试点,以标准化兜底民生保障,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第四,完善人才支撑机制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平台的搭建和相应政策的扶持,能引得进,留得住人才。对于毕业大学生,积极开展多场本土专项招聘会,最大限度招聘本土专业性人才,同时充分利用内地招聘会平台,积极参与,挖掘引进内地专业性人才,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多渠道开展招聘工作。二是学校定向式批量培养,结合乡村振兴所需的生产、管理、经营等专业性人才。由政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有针对性地批量培养有技术和专业性人才。三是建立基层党员组织干部与高素质农牧民双向培养机制,优化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组织队伍。
作者简介
李雅娟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藏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研究
妮妮美朵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西藏乡村文化研究
邓亚净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藏乡村经济与社会民生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