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市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的路径与对策
◎202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项研究课题“乡村振兴开新局的安顺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DH22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贵州安顺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开新局的路径,乡村振兴开新局取得新成效。同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十四五”期间,安顺应深化细化各项措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这一论述关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强调贵州要守好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战略要求。循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安顺依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全力以赴、奋力攻坚,在乡村振兴上开好新局。
安顺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代背景下,安顺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启动宜居乡村创建、推进文明乡村建设、促进东西部协作、强化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效。
1、发展现代农业新答卷
一是主抓特色农业产业。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攻方向,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安顺经开区食用菌、普定韭黄、平坝蔬菜、西秀辣椒、关岭“关岭牛+板贵花椒”及镇宁“精品水果+小黄姜”等优势产业。二是精心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推动建成一大批康养旅游基地、采集基地、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助力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优势产业数字、绿色、融合化进程,形塑品质出色、口碑良好、乡愁美妙的农业金字招牌。三是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遵循“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路径,注重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2021年后,愈益突出市场主体培育,依据“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统、规下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的方案,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原则,提升企业上规入统培育工作,这一做法曾获贵州省主要领导的肯定。2021年12月,农产品深加工转化企业、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三类企业累计新增上规入统92户,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通过审核和上报入库的企业户数再创新高;[1]2022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79亿元,同比增长6.1%。[2]
2、建设宜居乡村新风貌
一是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农业教育、农产品流通、农业机械及信息技术推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后续管护工作机制,构建城乡互相联通、布局合理的设施体系,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解决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问题。二是开展以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2021年完成3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0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个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3]三是抓“四清两改四严禁”工作。2022年一季度以来,组织100.59万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8.97万余吨,清理河道沟渠1544条,清理沟塘水污1719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5387余吨,清理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311处,拆除违规建房118户。[4]通过以上举措,以宜居乡村“小环境”构筑美丽中国“大生态”,安顺宜居乡村渐行渐近,展现出文明乡风养成、群众生活富足、宜居宜业的新图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贵州安顺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开新局的路径,乡村振兴开新局取得新成效。同时,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十四五”期间,安顺应深化细化各项措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这一论述关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强调贵州要守好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战略要求。循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安顺依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全力以赴、奋力攻坚,在乡村振兴上开好新局。
安顺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代背景下,安顺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启动宜居乡村创建、推进文明乡村建设、促进东西部协作、强化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效。
1、发展现代农业新答卷
一是主抓特色农业产业。把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攻方向,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安顺经开区食用菌、普定韭黄、平坝蔬菜、西秀辣椒、关岭“关岭牛+板贵花椒”及镇宁“精品水果+小黄姜”等优势产业。二是精心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推动建成一大批康养旅游基地、采集基地、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助力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优势产业数字、绿色、融合化进程,形塑品质出色、口碑良好、乡愁美妙的农业金字招牌。三是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遵循“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路径,注重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2021年后,愈益突出市场主体培育,依据“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统、规下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的方案,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原则,提升企业上规入统培育工作,这一做法曾获贵州省主要领导的肯定。2021年12月,农产品深加工转化企业、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三类企业累计新增上规入统92户,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通过审核和上报入库的企业户数再创新高;[1]2022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79亿元,同比增长6.1%。[2]
2、建设宜居乡村新风貌
一是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农业教育、农产品流通、农业机械及信息技术推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后续管护工作机制,构建城乡互相联通、布局合理的设施体系,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解决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问题。二是开展以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2021年完成34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0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个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3]三是抓“四清两改四严禁”工作。2022年一季度以来,组织100.59万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8.97万余吨,清理河道沟渠1544条,清理沟塘水污1719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5387余吨,清理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311处,拆除违规建房118户。[4]通过以上举措,以宜居乡村“小环境”构筑美丽中国“大生态”,安顺宜居乡村渐行渐近,展现出文明乡风养成、群众生活富足、宜居宜业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