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与展望
政策上予以支持。
3、坚持改造与建设并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四川省紧紧围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积极考虑各地禀赋优势,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清洁能源等提升工程,分区分类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改造工作。一方面,从乡村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展开提升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另一方面,从基层设施、文化、组织、人才等方面开展乡村建设。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交通物流设施、清洁能源、现代电网和乡村信息化等“五网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组织、人才、乡村社会、农村文化、数字乡村“五大建设”。
4、坚持服务与保障并重,持续优化乡村治理格局
治理高效的乡村治理格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关键作用,必须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四川省以服务与保障并重为目标,健全以党建为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一方面,从人才与机制两方面入手,为乡村治理提供扎实服务。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吸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从组织建设入手,保障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定期健康体检、离职生活补助制度,有序推进活动阵地提档升级,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
(二)进展成效
1、乡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引领发展势头
四川省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抓手,集聚力量、集成政策、集汇要素,强力推进,对重点特色园区展开为期三年的培育行动,积极推动《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立法,以立法形式压实责任、增添措施,规范和促进产业园建设管理工作。2022年,四川省入选首批重点特色园区名单的33个园区中,与农业相关的园区有两个,分别为自贡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广安武胜农产品加工园。其中,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涉及大米加工、生猪屠宰、精致川茶加工等领域,实现高新产业营业收入35.39亿元。纳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30个食品饮料特色园区中,有21个属于现代农业园区。
2、美丽乡村建设:国土规划引领区域协同
从顶层设计出发,四川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各级部门着力优化生态、农业和城镇格局,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基础。从规划编制角度,片区规划成为四川省区域协同的关键契机,各片区充分寻找共同点,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格局。截至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共编制完成323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6次举办全省的工作调度和业务培训会展开工作交流与经验分享,派出多批专家组针对地方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超万人的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接受相关培训。
3、乡村社会治理:多维助力治理效能提升
四川省将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重点,从夯实治理基础、建立健全治理组织与体系、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三方面入手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夯实基层治理的人才基础。以隆昌市为例,试点期内共引进有市级称号的人才60名,实施“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共引进310名大学生基层干部。二是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所需服务组织和体系。以崇州市为例,试点期内创新探索“1+3+X”的基层治理服务模式,累计成立1400余个村民自治组织。三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对原有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建设,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快宽带网络以及4G网络的深层次覆盖,推进5G网络向有需求、有条件的乡镇及行政村延伸。强化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探索和新突破
(一)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发展
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四川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推动产业融合高效发展,培育出一批有实力、融合效益强的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具体有以下新探索与新突破。一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细化示范园工作方案,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创新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总结梳理创新经验、相关做法以及问题,为第四批示范园申报提供示范。三是统筹资金与政策、助力示范园高质量发展。以壮大示范园主导产业为中心,加大对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电力、信息等设施条件,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统筹各项资金用于示范园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政策协调与业务指导。
总的来看,四川省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激发基层创新能力,在全新探索下,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效能不断提升,融合模式持续涌现。
3、坚持改造与建设并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四川省紧紧围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积极考虑各地禀赋优势,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清洁能源等提升工程,分区分类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改造工作。一方面,从乡村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展开提升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另一方面,从基层设施、文化、组织、人才等方面开展乡村建设。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交通物流设施、清洁能源、现代电网和乡村信息化等“五网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组织、人才、乡村社会、农村文化、数字乡村“五大建设”。
4、坚持服务与保障并重,持续优化乡村治理格局
治理高效的乡村治理格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关键作用,必须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四川省以服务与保障并重为目标,健全以党建为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一方面,从人才与机制两方面入手,为乡村治理提供扎实服务。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吸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从组织建设入手,保障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定期健康体检、离职生活补助制度,有序推进活动阵地提档升级,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
(二)进展成效
1、乡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引领发展势头
四川省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抓手,集聚力量、集成政策、集汇要素,强力推进,对重点特色园区展开为期三年的培育行动,积极推动《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立法,以立法形式压实责任、增添措施,规范和促进产业园建设管理工作。2022年,四川省入选首批重点特色园区名单的33个园区中,与农业相关的园区有两个,分别为自贡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广安武胜农产品加工园。其中,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涉及大米加工、生猪屠宰、精致川茶加工等领域,实现高新产业营业收入35.39亿元。纳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30个食品饮料特色园区中,有21个属于现代农业园区。
2、美丽乡村建设:国土规划引领区域协同
从顶层设计出发,四川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各级部门着力优化生态、农业和城镇格局,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基础。从规划编制角度,片区规划成为四川省区域协同的关键契机,各片区充分寻找共同点,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格局。截至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共编制完成323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6次举办全省的工作调度和业务培训会展开工作交流与经验分享,派出多批专家组针对地方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超万人的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接受相关培训。
3、乡村社会治理:多维助力治理效能提升
四川省将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重点,从夯实治理基础、建立健全治理组织与体系、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三方面入手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夯实基层治理的人才基础。以隆昌市为例,试点期内共引进有市级称号的人才60名,实施“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共引进310名大学生基层干部。二是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所需服务组织和体系。以崇州市为例,试点期内创新探索“1+3+X”的基层治理服务模式,累计成立1400余个村民自治组织。三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对原有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建设,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快宽带网络以及4G网络的深层次覆盖,推进5G网络向有需求、有条件的乡镇及行政村延伸。强化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探索和新突破
(一)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发展
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四川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推动产业融合高效发展,培育出一批有实力、融合效益强的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具体有以下新探索与新突破。一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细化示范园工作方案,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创新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总结梳理创新经验、相关做法以及问题,为第四批示范园申报提供示范。三是统筹资金与政策、助力示范园高质量发展。以壮大示范园主导产业为中心,加大对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电力、信息等设施条件,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统筹各项资金用于示范园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政策协调与业务指导。
总的来看,四川省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激发基层创新能力,在全新探索下,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效能不断提升,融合模式持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