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9版
乡村振兴视域下涉藏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径
乡共有劳动力398人,其中岗龙乡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解决劳动力252人,岗龙乡环卫工10人,剩余136名劳动力外出务工。
  (二)加强建章立卡制度,培养专业人才
  为确保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正常运转,合作社先后制定了《章程》《理事长职责》《财务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牧户档案卡、减畜卡、草场管护合同等资料。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服务生态化畜牧的需要,依法推进牲畜禁止放牧区、限制放牧区和适宜放牧区“三区”划分工作。通过“三区”划分工作,牧民们深刻认识到该举措对牧民草场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保护和恢复作用,为依法规范牲畜养殖行为、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使岗龙乡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向“高效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岗龙乡通过“二个提高”工作模式,即不断提高引进先进地区创新高效的养殖技术水平和不断提高在岗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加强专业培训力度,引进高效养殖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通过转变传统生态畜牧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岗龙村牦牛鲜奶加工厂转型升级为特色奶酒加工厂,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收入和知名度,推出了纯牦牛奶、酸奶、糌粑等一系列高端乳制品。在甘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效解决了全乡及周边乡镇突发雪灾、植被增长缓慢等气象灾害和现象时饲草紧缺的问题,为抗灾保畜提供有力保障。
  (三)探索新型经营模式,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探索并实践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新型生态畜牧业经济模式逐步形成。全县36个合作社,入社5318户19500人,牧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生产经营主体由单一家庭经营向多主体、多领域合作经营转变。以“岗龙模式”为样板工程,全力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整县发展,打造了全省入社最多、规模最大的生态畜牧业专业联合社。2021年联合社经济效益达2489.2万元,人均分红1283.59元,户均分红4923.13元。
  依托全县有机畜牧业资源及区位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2021年,甘德县被农业农村部认证为“全国有机农产品(牦牛藏羊)生产基地”和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2年被认定为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辐射带动县。依托科技技术手段,建成智慧畜牧业追溯体系平台、活畜互联网交易平台、“云上牧场”“我在阿尼玛卿雪山下养牦牛”等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改变营销模式,将有机绿色的农牧产品推向大众,打造建设成高原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底,甘德县已建成标准化千头牦牛养殖基地5个,种畜改良基地4处,推进全域内高标准千头牦牛养殖基地建设。通过良种繁育、先进养殖技术配套等手段,区分良种繁育场和优质种畜扩繁场,提高了供种能力,缓解良种供应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深化了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实现了“整合打基础、整合抓引导、整合添措施、整合出效益”的目标。
  依托退牧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等政策实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建设牧区标准畜用暖棚3500座、引进牦牛种畜200头。整合州县及上海援建资金1.51亿元,组建产业化牦奶牛养殖基地30处,标准化有机生态牧场4处。2022年,3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产生效益1134.2万元,分红568.27万元,户均分红0.1万元,人均分红0.03万元。其中,牧草产量2.02万吨,饲草种植经济效益达2634万元,户均收入1851.93元。
  结 论
  “岗龙模式”作为青海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模式,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甘德县始终坚持以生态安全为核心,以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根本,以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青海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等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畜牧业和牧区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秉承“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畜牧业生产资料、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政策匹配等手段,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整县推进生态畜牧业,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岗龙村以实现合作社的转型升级,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增长,增加了牧民实际收入,牧民们看到眼前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参加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产业化得到了发展,特色品牌得到了建设,畜牧业得到了增产,牧民群众达到增收的目的,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不断推进涉藏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简介
  夏吾交巴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发展战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