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1版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亮点及成效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卓尔山风景区

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稳量、提质、补链、扩输”为路径,以“强特色、增绿色、创品牌、促转型、建体系、打基础”为路线,不断做优做精海北绿色有机农牧产业,奋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海北篇章。以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五大主导产业和肉牛肉羊、冷水鱼、蕨麻、蜂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培育海北“5+5+N”产业模式。同时,海北藏族自治州1770万亩天然草原和136.6万头只藏羊牦牛通过有机监测认证,首个草原碳汇项目落户刚察,门源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刚察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祁连县国家级藏羊特色优势区、海晏县循环农牧业发展区和祁连、刚察县有机畜牧示范基地建设纵深推进。
  海北州委、州政府相继召开全州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推进会、产销对接会、牛羊出栏专题会议等,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推进工作落实。启动实施青岛“海北城市会客厅”建设,组织参加“青海商品大集”暨“海北优品”进山东、刚察县青海湖草原冬肉节、电商直销、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成果丰硕的推介展销活动。大力实施“生态海北·绿色农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行动,积极申报小油菜籽、黄蘑菇、牦牛酸奶、牦牛绒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藏羊、牦牛和蜂产品3个系列绿色食品品牌,门源县“菌业兴农”呈现产业增效新活力,门源县泉口镇(香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三)以“四个突出”为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2022年,海北州不断创新乡村治理举措,聚焦“四个突出”抓落实,扎实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细、走实,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突出政治引领为核心,加强党委“领导”作用、“主责”作用、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将乡村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平安海北考核,开展“矛盾纠纷大调处、风险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整治”行动。
  突出民主自治为基础,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形成了建强一个监委会班子、明晰一份权力清单、构建一套监督体系的“三个一”机制,强化村级权力监管,充分保障了群众权益。海北州纪检监察系统探索建立小微权力运行监督“334”工作机制,梳理涉及村级权利及服务事项232项,浓缩成村(社区)“小微权利”清单138条,将大到工程项目建设,小到印章管理等事项全部列入清单监管范畴,清晰划出村级权力“可为”范畴和“不可为”边界,同时,州县乡三级纪委摸清村(社区)干部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建立健全完善124项制度,有效避免权力徇私滥用、村干部推诿扯皮等问题。
  突出法治保障为根本,积极推进“法律八进+”活动,结合乡村振兴等工作部署,采取“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劳动纠纷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培育“法治带头人”952名,“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州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和25个社区全覆盖。
  突出智治赋能为支撑,建强基层治理网格体系,探索“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整合乡镇各类资源组建“一网统管”的全科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基本网格单元,将全州划分为1213个网格,落实1702名网格员,履行“八大员”职责,定期开展入户走访、隐患排查、信息采集上报等工作,实现“人到网中去、事在格中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成1个州级、4个县级、30个乡镇级和7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实现州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依托综治视联网,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突发事件等远程指挥、统一调度,形成上下“一盘棋”的组织指挥机制。
  (四)夯实就业帮扶,助力脱贫群众稳岗增收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坚持把“公益岗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