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6版
2022年内蒙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
    乳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78亿元,引进帮扶项目129个。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内蒙古2359家企业结对帮扶2756个嘎查村,实施1227个项目,惠及38万名农牧民。 
  树立大食物观,农畜产品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一)为“中国碗”添好“塞外粮”,丰盈大国粮仓
  内蒙古作为全国13个粮食重点生产省区、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2022年,内蒙古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稳粮扩豆工作,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1万亩,增量居全国第三;大豆播种面积1833.1万亩,增加493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78万亩,居全国第二;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80亿斤,连续五年保持在750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出台“高标准农田十一条”专项政策,提前完成4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478.3万亩、保护工程900万亩,推进盐碱地改良12.2万亩。开展6个大中型灌区改造,改善灌溉面积120.05万亩。
  (二)不断推进奶业振兴,守好“中国奶罐”
  推进奶业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寄予厚望的战略任务,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关键支撑。2022年,内蒙古牛奶产量734万吨、奶牛存栏达到163万头以上,两项指标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制定实施“奶九条”专项扶持政策,推进奶业率先振兴。落实财政补贴资金8.3亿元、专项债券19.99亿元,设立奶业振兴基金,自治区财政投入9.8亿元,撬动各类资本82.2亿元投入奶业振兴项目,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年底前建成3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56个,提升改造中小养殖场和传统乳制品试点251个。内蒙古在拓宽优质牛源渠道,加强奶牛育种攻关,加快推进饲草产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发展上不断发力,全力推进乳业全链条发展,全力做优做强奶业。
  (三)推动畜牧业现代化,打造高质量“肉库”
  2022年,内蒙古肉类产量278万吨,牛羊肉产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始终以草原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粮改饲”和“稳羊增牛”战略为重点,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出全国排名前100的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种牛32头,优质种公羊供种能力超过20万只,均居全国首位。以34个肉牛养殖大县和27个肉羊养殖大县为重点,推进肉牛扩群增量、肉羊提质增效。创建65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出台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改革意见,在20个养殖大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
  以美丽宜居为着力点,乡村治理建设行动稳步推进
  内蒙古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抓好分类处置,做好村(嘎查)分类,明确工作规范,完善工作流程,审慎、规范,有序地推进乡村建设各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庄布局分类,7430个嘎查村编制完成“多规合一”规划,占应编总数的86.41%。
  以沿黄流域和“一湖两海”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新建10.38万个卫生户厕,在574个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4.7%;在1697个村新建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嘎查村覆盖率达到58.5%。在462个乡镇、1206个嘎查村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增加乡村生态绿量7.8万亩、提升乡村绿化质量29.6万亩。
  推动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行政村光纤、4G网络通达率达到99.5%,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26.8%。新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7785公里,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96%。
  抓党建体民情立新风,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内蒙古各地围绕解决乡村治理中的共性问题、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建设,打造乡村治理示范试点嘎查村428个。推进“一约四会”,11037个嘎查村建立村规民约。
  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模式,确定8个试点旗县纠治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例如,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公地村强化党建引领,以“田园美、产业强”为目标,通过推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