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6版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新时代大学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诸多特质鲜明、内涵深刻的精神谱系,是镌刻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并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基因,也是新时代中国大学的精神支撑。红色基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令世人瞩目。在这伟大成就的背后,多少仁人志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潮和观念的影响,理想信念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新时代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大学要想高质量发展同样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种种新的考验和磨炼,首先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弘扬新时代大学精神,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精神之基,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的信念,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塑造新时代大学精神
  爱国精神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独特标识。中国近代大学正是在中国遭受外敌入侵、战乱纷争、面对民族危亡的时期发展起来的,战乱的局势强化了大学爱国情怀,使得中国的大学精神在坚持治学报国和科学报国的实践中具有了爱国和救国的重大历史使命。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进步仁人志士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引,他们为了追求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上下求索,百折不挠,树立了力行笃学的精神丰碑,是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激励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感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新时代高校在塑造大学精神的过程中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各项职能中将爱国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教育学生深刻体悟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爱国、爱党、爱校的行动自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
  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传承新时代大学精神
  新时代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思想。红色资源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体现在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阶段。党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形成的鱼水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政权并且巩固政权的最大优势。新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结合学生个人特长,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在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传承大学精神。要积极开展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提高审美素养和劳动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4、传承红色校园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精神
  新时代我国大学要不断开辟新境界、攀登新高度,就必须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在传承、弘扬、创新文化中弘扬新时代大学精神。大学中拥有丰富的红色校园文化资源,需要不断挖掘和阐发,才能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源泉。譬如,高校校史是岁月的沉淀,汇聚着宝贵的育人资源,每一段校史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个感人故事的支撑,更是一段光辉历史的缩影。发挥校史育人,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奋斗历程,领会校史中的伟大精神力量,真正让历史的营养浸润心田。学校可定期组织当地历史文化进论坛、进课外活动,依托“三下乡”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前往红色革命老区走访调研,开展志愿服务,寻访革命前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在实践中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筑牢理想信念,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冷余生:《大学精神的困惑》,载《中国高等教育》,2004(1):1-5页。
  [2]任世强等:《现代大学精神的消解与重构》,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0-104页。
  [3]张志远:《解读大学精神》,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48页。
  [4]陈忠群:《新时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内在逻辑及建构路径》,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1):194-198页。
  [5]李长真、宇文翔:《红色文化价值资源与大学精神的互融性思考》,载《现代商业》,2014(11):269页。
  [6]刘冰冰:《新时代大学精神的育人功能及其发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7]刘晓哲、魏巍:《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载《人民论坛》,2022(1):85-87页。
  作者简介
  王冠英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文斌 石河子大学发展规划处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