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方法优化研究
例如教务员的工作以及一些班主任的工作。第三,新冠疫情又让辅导员工作雪上加霜,除了疫情防控的一般性工作,许多高校的疫情防控系统,尤其是学生数据处理系统不完善,很多学生数据都需要每次向二级学院辅导员收集,让辅导员每日忙于督促学生健康打卡和收集学生疫苗和核酸的相关数据。
综上所述,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很多时候不是来源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已经脱离了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演变成处理行政事务为主,思政教育为辅的“007全天候”工作现状。很多辅导员因为工作压力,都把辅导员岗当作一个跳板,希望尽快可以转行政或教师岗位,而不是长期从事辅导员思政工作。因此,如何运用行为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原理,进一步完善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让专职辅导员配比更符合教育部的标准,完善高校学生信息系统,减轻辅导员的非必要工作压力,让辅导员的工作回归本质,甚至让更多的教师真正参加与思政工作当中,才能让辅导员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到网络思政当中。
高校是否重视网络思政,对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发现,上榜次数最多的20个公众号,有9个是以该校学生处名义开设的,有1个是以该校团委的名义开设的,也就是说,这10个公众号是由他们的高校党委直接统筹运营的,整合学生处、团委以及全校辅导员的力量共同打造的网络思政公众号;另外,有5个公众号是名辅导员工作室的作品,有1个是“时代楷模”曲建武开设的写作专栏,另外有1个公众号曾被评为“全国最美辅导员”。显而易见,这些公众号也是得到所在高校的大力支持,以上总数占比85%。剩下的3个公众号,也有2个有学生团队的支持。所以,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从体制、培训制度以及经济激励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辅导员,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能够合理调整工作时间,也有助于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取众人之所长,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提高网络思政的质量。
(二)辅导员层面:辅导员组团或与学生组建新媒体团队,研究用户思维,创作结合学生兴趣的网络思政作品
1、注重团队合作,组团或与学生组建新媒体团队
本次研究发现,20个上榜的公众号,有12个是多位辅导员共同运营的,有18个是有学生团队支持的。有不少辅导员开始时都喜欢凭着一腔热血,独立开展新媒体思政创作,但时间一长,因本职工作持续繁重,创作思想出现枯竭,新媒体作品难以获得理想的反馈,他们往往会放弃继续创作。但联合运营,建立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形成多方共建的交流平台,既有助于辅导员缓解开展网络思政时孤军奋战的焦虑,又有助于辅导员多方收集信息,了解同行的工作和关注重点,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和欲望。因此,有意开展网络思政的辅导员,应该主动寻求学校和学生处的联动支持和培训,组建自己的新媒体团队,为新媒体账号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打好群众基础。
2、研究学生网络思维,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优化新媒体创作技能
互联网时代,各大商家都通过各种手段抢占消费者的时间,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重要一员,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各路新媒体运营者重点抢占的对象。因此,创作优秀的网络思政新媒体作品,必须建立在用户思维的基础上,创造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作品。本次研究的20个公众号,它们的目标定位都非常清晰,有13个公众号的目标人群是学生,有2个公众号的目标人群是辅导员,另外3个的目标人群是辅导员和学生,它们的内容牢牢紧扣目标人群,不会发布一些与目标人群无关的内容。在发布的表现形式方面,只有两个公众号是只有文章和图片,其他18个公众号都包括文章、图片和视频形式,有效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视觉需求。而它们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在就业咨询、学业咨询、心理健康指导、辅导员工作经验分享、党史思政、情感指导、校园生活和时事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网络思政,其中,有14个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超过5个领域的,只有1个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仅涉及3个领域,这些内容都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不同领域的不同困惑。
可见,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新媒体作品,绝不能用行政命令式强制学生或目标人群阅读或观看,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思想独立有主见,高校辅导员应该用市场化的思维,努力从日常工作中,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从学习其他优秀的新媒体作品中研究学生的所想所需,不断学习新媒体展示方法和技巧,并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长期关注,才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思想。
3、深入学习思政内容,坚定创作方向,持之以恒,不断优化
本次研究中,最早开设网络思政公众号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梁钦,她于2012年9月开设“辅导员娘亲”公众号,最晚开设的时间是2020年8月,20个公众号平均运营时间为5.6年;每周发布内容最多的公众号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平均达到32篇,最低的是每周5篇。学习需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持续投入,时代在不断变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在日新月异,几年前大家常用的新媒体可能只有微博和微信,大家都习惯和喜欢阅读公众号的文章,但现在“00后”常用的新媒体还有抖音、小红书和其他APP,他们更喜欢的展现方式是视频、图片和直播,而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变化,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各大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发展体制,想方设法稳定辅导员群体,或者重点培育优秀辅导员打造网络思政工作室,只有让相关的辅导员安心工作,持续深入学习,不断传承和创新,才能让网络思政不断生根发芽。
总 结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最优秀的20个辅导员网络思政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借鉴它们成为优秀的重要原因,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优化人事制度、教职工工作内容、师生数据管理系统,为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网络思政,组建网络思政团队,让更多本校的辅导员加入其中;而辅导员也要主动寻找帮助,联合师生,结合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发展、学习型的网络思政工作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页。
[2]梁钦,阮方明,王志强:《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运营状况与优化策略》,载《思想理论教育》,2018(3):75-78页。
[3]全先行:《辅导员创建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学生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陈耀龙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赖汉深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发展部部长,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鹏军 肇庆学院讲师,副科级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所述,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很多时候不是来源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已经脱离了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演变成处理行政事务为主,思政教育为辅的“007全天候”工作现状。很多辅导员因为工作压力,都把辅导员岗当作一个跳板,希望尽快可以转行政或教师岗位,而不是长期从事辅导员思政工作。因此,如何运用行为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原理,进一步完善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让专职辅导员配比更符合教育部的标准,完善高校学生信息系统,减轻辅导员的非必要工作压力,让辅导员的工作回归本质,甚至让更多的教师真正参加与思政工作当中,才能让辅导员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到网络思政当中。
高校是否重视网络思政,对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发现,上榜次数最多的20个公众号,有9个是以该校学生处名义开设的,有1个是以该校团委的名义开设的,也就是说,这10个公众号是由他们的高校党委直接统筹运营的,整合学生处、团委以及全校辅导员的力量共同打造的网络思政公众号;另外,有5个公众号是名辅导员工作室的作品,有1个是“时代楷模”曲建武开设的写作专栏,另外有1个公众号曾被评为“全国最美辅导员”。显而易见,这些公众号也是得到所在高校的大力支持,以上总数占比85%。剩下的3个公众号,也有2个有学生团队的支持。所以,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从体制、培训制度以及经济激励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辅导员,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能够合理调整工作时间,也有助于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取众人之所长,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提高网络思政的质量。
(二)辅导员层面:辅导员组团或与学生组建新媒体团队,研究用户思维,创作结合学生兴趣的网络思政作品
1、注重团队合作,组团或与学生组建新媒体团队
本次研究发现,20个上榜的公众号,有12个是多位辅导员共同运营的,有18个是有学生团队支持的。有不少辅导员开始时都喜欢凭着一腔热血,独立开展新媒体思政创作,但时间一长,因本职工作持续繁重,创作思想出现枯竭,新媒体作品难以获得理想的反馈,他们往往会放弃继续创作。但联合运营,建立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形成多方共建的交流平台,既有助于辅导员缓解开展网络思政时孤军奋战的焦虑,又有助于辅导员多方收集信息,了解同行的工作和关注重点,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有助于激发创作灵感和欲望。因此,有意开展网络思政的辅导员,应该主动寻求学校和学生处的联动支持和培训,组建自己的新媒体团队,为新媒体账号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打好群众基础。
2、研究学生网络思维,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优化新媒体创作技能
互联网时代,各大商家都通过各种手段抢占消费者的时间,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重要一员,他们的注意力也是各路新媒体运营者重点抢占的对象。因此,创作优秀的网络思政新媒体作品,必须建立在用户思维的基础上,创造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作品。本次研究的20个公众号,它们的目标定位都非常清晰,有13个公众号的目标人群是学生,有2个公众号的目标人群是辅导员,另外3个的目标人群是辅导员和学生,它们的内容牢牢紧扣目标人群,不会发布一些与目标人群无关的内容。在发布的表现形式方面,只有两个公众号是只有文章和图片,其他18个公众号都包括文章、图片和视频形式,有效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视觉需求。而它们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在就业咨询、学业咨询、心理健康指导、辅导员工作经验分享、党史思政、情感指导、校园生活和时事政治等多个领域的网络思政,其中,有14个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超过5个领域的,只有1个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仅涉及3个领域,这些内容都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不同领域的不同困惑。
可见,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新媒体作品,绝不能用行政命令式强制学生或目标人群阅读或观看,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思想独立有主见,高校辅导员应该用市场化的思维,努力从日常工作中,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从学习其他优秀的新媒体作品中研究学生的所想所需,不断学习新媒体展示方法和技巧,并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长期关注,才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思想。
3、深入学习思政内容,坚定创作方向,持之以恒,不断优化
本次研究中,最早开设网络思政公众号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梁钦,她于2012年9月开设“辅导员娘亲”公众号,最晚开设的时间是2020年8月,20个公众号平均运营时间为5.6年;每周发布内容最多的公众号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平均达到32篇,最低的是每周5篇。学习需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持续投入,时代在不断变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在日新月异,几年前大家常用的新媒体可能只有微博和微信,大家都习惯和喜欢阅读公众号的文章,但现在“00后”常用的新媒体还有抖音、小红书和其他APP,他们更喜欢的展现方式是视频、图片和直播,而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变化,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各大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发展体制,想方设法稳定辅导员群体,或者重点培育优秀辅导员打造网络思政工作室,只有让相关的辅导员安心工作,持续深入学习,不断传承和创新,才能让网络思政不断生根发芽。
总 结
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最优秀的20个辅导员网络思政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借鉴它们成为优秀的重要原因,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优化人事制度、教职工工作内容、师生数据管理系统,为辅导员减轻工作压力,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网络思政,组建网络思政团队,让更多本校的辅导员加入其中;而辅导员也要主动寻找帮助,联合师生,结合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发展、学习型的网络思政工作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页。
[2]梁钦,阮方明,王志强:《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运营状况与优化策略》,载《思想理论教育》,2018(3):75-78页。
[3]全先行:《辅导员创建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学生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陈耀龙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赖汉深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发展部部长,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鹏军 肇庆学院讲师,副科级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