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0版
优质均衡视域下柞水县义务教育城乡差距调查研究
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班额分别为55.36人和25.53人,城市小学班额未达到要求值(<45人),大班额问题突出,农村小学班额较小。城市初中和农村初中班额分别为50.29人和37.52人,城市初中稍微超过了要求值(<50人)。
  2、城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柞水县财政收入一直十分紧张,但始终优先保证教育经费足额投入。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能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教师工资每月稍高于同级别公务员工资500多元,但要考虑到公务员还有年终奖和交通补贴,这样算来教师工资并不高。为了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边远学校任教,稳定边远学校教师队伍,柞水县政府按教师工作条件的艰苦边远程度,专门对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和工作补助。例如,按柞水县目前的政策,一个拥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到县最边远农村学校任教要比在城市任教,每月多收入1600元,工龄越长增加越多。对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在公用经费划拨时按照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3、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柞水县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每年教师培训完成率都达到了100%,对培训费由学校给予支付。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都达到了100%,其中代理教师也都有教师资格证。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比例能达到教师总数的10%以上,符合标准要求。为了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对到农村学校支教的老师在职称评定时学校给予支持。县教育局对城乡学校学生规模、班级数量、教职工数量等能合理配置,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能给予倾斜。
  4、城乡教育公平情况
  对初中生升高中的比例上,柞水县高中将50%以上招生名额按各个初中学生数量按比例分配到各校,并能适当拿出一些指标投向农村初中。城市与农村小学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了100%,初中达到了98%,均达到了要求。
  (三)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均衡现状和社会认可度分析
  1、城乡教育普及程度情况
  城市和农村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达到了99%和98%以上,均优于标准要求。城市和农村小学残疾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对能随班就读的在校上学,对难以到校上课的,采用定期派教师上门教学。
  2、城乡学校管理水平情况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对德育工作都很重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城市学校做得相对更好一些。对各年级规定的课程都能要求开齐,尤其是农村小学,面对年级多,教师数量很有限,每个老师都是代了3门课。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方面,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都能严格遵守政策要求,对布置的作业在学校门口公示栏中张贴出来,接受社会监督。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不存在有编不补、违规择校、以考试方式招生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社会认可度情况
  通过对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公务员和群众进行交谈,对柞水县义务教育在资源共享、政策公平、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8%和93%,都高于该指标要求值(>85%)。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柞水县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绝大部分单项指标上,都已达到了“优质均衡”标准要求。但城乡比较,许多指标的量化值城乡差距很大。城乡差距在小学之间表现更为突出。柞水县城市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在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学校规模、班额、教师收入、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等方面优于城市学校。柞水县因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城市学校的学生数量增加较多,对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优秀教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使城乡的师资力量差距拉大。
  (二)对推进柞水县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要从空间上消除农村学生不断流入主城区的问题。要把柞水县城乡学校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或翻修)与城镇化建设和移民搬迁统筹规划。柞水县主城区受地形条件限制,在建设用地方面已很难拓展。有些学校已经采用两个学校合用一个操场。今后柞水县要严格限制主城区人口增长,可考虑以凤凰镇为中心,将小岭镇-凤凰镇-杏坪镇这一各方面条件较好地区,建成柞水县新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分解主城区发展所受的空间限制。使这一地区吸纳较多的农村学生。
  二要提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这对稳定农村生源十分关键。柞水县许多农村学校远离城市,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教师在交通出行、购物、吃住、看病、休闲娱乐、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工作环境及心理荣誉感等方面都不如城市教师。年轻人找对象都往城里找,结婚后都想往城里调。所以,要让农村学校留住和吸引优秀教师,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