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3版
淘尽黄沙自是金 十五载再造新汶川
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旅游(康养)”的战略布局,打造品牌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双增长。[4]现如今,已经成功打造了“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大地震遗址”“净土阿坝,康养汶川”“无忧汶川”等文旅品牌,以及“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为核心的一系列农产品品牌。在加强品牌宣传,推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汶川县坚持完善品牌商标的注册与保护,加强市场监管,为品牌创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现了以品牌驱动,带动区域产业兴旺,人民富裕。
  “这日子就像樱桃一样越来越甜了。”汶川县主要位于岷江河谷和半高山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极其适宜樱桃生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汶川县将甜樱桃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发展,力图打破汶川甜樱桃“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尴尬,带动百姓脱贫。
  2014年,汶川甜樱桃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更是围绕“汶川甜樱桃品牌”大力发展甜樱桃产业,持续聚焦甜樱桃产业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发展,推广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促进甜樱桃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境的樱桃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品种接近30种。同时,依托“汶川甜樱桃”品牌,汶川打造了一条集甜樱桃种植、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樱桃采摘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每年5月中旬,以汶川甜樱桃采摘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在进一步叫响“汶川甜樱桃”品牌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果农收入。
  2021年,甜樱桃产量854万公斤,实现产值5.12亿元。甜樱桃已经成为了汶川的甜蜜IP,更是百姓口中的“无忧果”。“汶川甜樱桃”只是汶川县打造品牌,助力产业兴旺,实现人民富裕的一个小小缩影,透过甜樱桃能看到的是汶川县更多品牌背后的“无忧果”与“财富果”,是汶川县农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以文塑旅,文旅融合
  汶川县具有两千多年的郡县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具有神秘色彩的大禹传说,到独具风情的羌族文化,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到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抗震救灾精神,都在汶川这片土地上厚植深耕。大地震后,汶川县持续推动旅游业发展,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拉动汶川县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5]近年来,汶川县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辅助,推动文旅大融合,依托县域南部、中部和北部独特的文旅资源,打造出“红色文化+旅游”的爱国主义研学游、“民俗文化+旅游”的藏羌文化体验游、“农耕文化+旅游”的鲜果采摘农旅游等旅游主题,推动文旅大融合,生动阐释了文化与旅游“灵与肉”的关系。
  “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映秀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映秀镇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科学编制《映秀特色培训小镇计划》和《映秀地震遗址保护工作方案》的文件,以“抗震救灾精神”“家国情怀”为“大地震遗址”红色品牌注入内涵,建立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规划“抗震救灾感悟路线”等旅游线路。每年,映秀的宣誓广场都能吸引一大批游客,2021年共吸引403万人次到映秀,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8917万元。
  “术(述)禹石头纽,汶川会之。”汶川绵虒镇每年都举办大禹华诞庆典仪式,羊皮鼓隆隆作响,拾阶声嗒嗒入耳,诵文声洋洋盈耳,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着羌族文化的独特风情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依托大禹故里,绵虒镇全方位发展大禹文化体验游,全域民族新锅庄比赛、华诞仪式、华诞食礼、绵虒豆腐宴等活动层出不穷,更是发布《阿坝州禹迹图》,建立大禹故里联盟,以禹迹为绳将文旅资源串成线。此外,汶川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藏羌民族风情也为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打造出了藏羌民族风情体验游、羌寨观光游、羌文化体验游等多种旅游主题线路。
  3、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汶川县因岷江而得名,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具有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2008年以前,汶川县是阿坝州的工业强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大批工矿企业。但地震导致汶川县境内200多家工业企业毁于一旦,原有的产业体系受到严重打击。之后,汶川县政府立刻转变思路,调整产业布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从原有的传统产业转向现代服务业。同时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守护生态红线,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汶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绘浓发展“绿色”。
  漩口镇新型工业聚集区是汶川县最主要的工业园区,园区积极响应县政府促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