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1版
流动人口聚集社区的治理:经验、问题和对策
主体,配套建立有效的共驻共建体制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辖区整体建设。
  推动形成辖区卫计、人社、教育、民政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动,在具体工作中实现互联互通、相互配合。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政策机制,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以及慈善机构的有效联动和协作,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实现流动人口聚集社区治理多元化。
  (二)加强民主建设,推动群众自治能力提升
  加强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让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高效运转起来,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妇女儿童、环境卫生等委员会,充分健全社区自治服务体系。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鼓励更多自治主体参与其中。
  结合辖区平安建设工作分类设立项目,吸纳高新区公用局、高新区安监局、辖区派出所、交警队、消防队、食药所、物业公司等单位以及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组成“幸福管家”,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推动实施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提升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及主人翁意识。
  以民生实事为议题,定期开展民主协商。完善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参与监督。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效果。加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优化社区服务格局,在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等事项上,建议在市或区级层面进一步规范,并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来整合资源,提供服务。
  (三)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聚焦应急管理、信访调解、物业管理等社区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推进立法工作,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领域的立法工作,让社区智能治理有法可依。厘清社区治理中各部门间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结合实际,依法对基层赋权扩能,赋予基层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等行政权力。
  深化“枫桥经验”,选优配强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并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街道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服务方式供给、促进服务手段多样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综合性、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法律服务。
  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法律之家”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社区普法,提升人民群众法律素养。在社区中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四)加强德治建设,提升群众综合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家庭;健全社区道德评议机制,评先树模,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社区氛围助力社区治理;组织开展科学常识、卫生防疫知识、应急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建立群众道德素质提升激励机制,让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参与第三次分配的重要组成要素。
  (五)加强智慧建设,实现社区治理服务信息化
  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科技赋能,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整合数据资源,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行动,完善街道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推进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积极参与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共建,完善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动社区治理数据资源共享,并根据需要向基层社区开放使用。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实现“社区主动推送政策信息+预约上门入户;住户主动申报信息+申请预约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而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等社区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1]陈岱孙:《中国经济百科全书(下)》,165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曹现强:《“大流动时代”给社会治理带来哪些新挑战》,载《国家治理》,2020(17):33-38页。
  [3]史清华,周颖萱:《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9-84页。
  作者简介
  侯战科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
  李 平 任职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