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0版
流动人口聚集社区的治理:经验、问题和对策
党员通过楼栋党群服务角、居民联络群等渠道参与社区治理,支持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担任小区管家、楼栋长,让党员发挥表率作用;嘉和社区为提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质量,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并打造“红管家”志愿楼长服务队,由辖区32名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主要从事文明倡导、政策宣传、治安巡逻、社区管理等服务工作;万和社区则充分发挥党员专职特长,定期开展义剪义诊、文明社区建设、法律援助等活动。拓宽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
  康新街道流动人口聚集社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探索,实现了治理资源在党群服务阵地集聚,为解决流动人口聚集社区的治理提供了积极经验。
  流动人口聚集社区治理的问题诊断
  (一)治理主体较为单一,治理体制不顺畅
  1、管理合力未形成
  康新街道辖区范围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服务中心、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康新街道办事处四方共建共管状态,且各方并无隶属关系。虽然市委、市政府已印发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开发区(园区)管理暂行办法》,但未相应配套建立统筹协调、合作共建的有效机制,导致没有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制约着工作高效开展。
  2、共驻共建有待提升
  一是在街道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政府“全能型”角色仍未彻底改变,对潜在的社会及市场力量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治理主体一元化、层级化。二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民政、教育、卫计、公安等多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部门往往以自身建设为主,信息共享不足,从而导致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合力不足的情况。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辖区内已配备社区、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管支队、派出所、物业公司等相关部门,并有超市、理发馆、饭店等个体工商户218家,看似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但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如消防、安防、技防等设施不全,中学、公园绿地、露天文化广场等暂未列入建设计划。
  (二)人口流动性强,治理内容较多较难
  1、流动人口信息更新慢
  目前悦和社区、嘉和社区、万和社区人口总数已达20000人左右,且仍处于人口基数不断上升期,其中约400个家庭流动性较大。相较于庞大的人口数量、较高的流动性和流动人员的异质性,三个社区目前工作人员数量平均约为9人,社区工作人员极少,流动人口数量极多,导致社区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入户见面率相对较低,对住户情况及辖区苗头性问题了解不够精准及时。
  2、流动人口需求多
  一是劳动权益保障需求。部分人员存在超时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有些妇女不能享受孕期劳动保护。二是职业培训和就业需求。流动人口职业技能有限,拥有相应证书或曾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人则更少,导致他们没有固定工作或找不到称心工作,从而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因而流动人口具有迫切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三是社会支持需求。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仍以家人亲属为主,社会支持主体单一,这也使流动人口在生活和工作上更易陷入困境。四是家庭教育需求。街道社区的居民子女上学、学校离家较远等问题成为流动人口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3、综合治理压力大
  对街道社区来说,辖区居民住房存在转租转借问题,导致摸排不到真实的居住信息,加大了管理服务难度;对行业管理部门来说,综合治理难度凸显,辖区以流动人口为主,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异质性强,加之流动性强,辖区派出所全年出警次数,约70%集中在悦和、嘉和、万和三个社区。
  (三)流动人口社区融入不足,治理效果有待提升
  1、活动参与广度不足
  流动人口多以中低收入人群居多,生活压力大,为生计奔波,除部分中老年人、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外,18岁至45岁之间的居民社区活动参与度低,社区归属感不足。
  2、居民自治有待提升
  一是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不足。社区居委会经常忙于上级派发的行政事务,削弱了其根本的自治功能,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降低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二是居民自治能力弱。社区居民缺乏自治意识,社区缺乏居民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无法把具有相同利益诉求的个人组织起来,难以形成合力,大大降低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的能力。
  流动人口聚集社区治理的对症施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强化和巩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以党建带群建,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凝聚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统筹协调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