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讲中感悟劳动精神的本质。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育人机制、育人体系、育人价值、育人形式的综合角度,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进行总结凝练。
1、全方位构建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劳动教育载体的丰富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系统工程,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利用宽阔视野,推进机制完善。在四重维度基础之上,贯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社区教育、劳动服务,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就业课程、创新课程等八大板块,全方位充实劳动教育的实施力量,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下线上、团队个人多元协调的高校劳动教育引领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业发展的基础范畴逐渐延伸到成长成才、职业发展的前瞻性育人目标上去。
不断深化和拓展劳动课育人模式涵盖范围,开拓线下实践活动和线上交流平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劳动教育开展,立体化打造育人模式朝着全方位劳动育人的方向持续推进。
2、全员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劳动教育主体的多元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推动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完善。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有赖于劳动教育文化的营造。其中,家庭、学校、社会在整合教育资源、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树立劳动意识、培养独立人格的起点;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在传授实用课程体系、引导劳动实践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使劳动教育增值增效,是通过劳动实现自我成就感和社会价值的主要场域。因而整合劳动教育主体,构建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培育体系,是新时代对深化劳动教育成效提出的直观要求。
3、全过程体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内涵的价值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长效培养,全过程深化育人价值。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是推进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发展和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证,推进劳动教育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劳动教育,接受劳动教育,使价值培育覆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这就需要将劳动教育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中,将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相融合,构建具有马克斯主义学科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理论+实践”双引擎驱动开展劳动教育,深化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的实践和基础理论协同研究。带领学生在间接体验中激发劳动兴趣,在榜样中和学科中激发劳动动力,在直接体验中强化劳动情感和培养劳动能力。
4、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育人形式创新
劳动教育方式的实践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形式创新,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将研究式、自助式、引导式的培养方式融会贯通。创设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是劳动教育深层次发展的必要过程。
一方面,要科学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注重立足专业特色,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优势,着力突出创新型、实践性、学理性有机结合的三元结构,让劳动教育实践既能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又能落实落地。
另一方面,要结合网络思政育人理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VR体验、理论宣讲等创新途径,在学生中开展系列云端活动,使劳动教育不断贴近学生需求,开拓新颖平台,带动育人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10):7-11页。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载《人民日报》,2018-09-11(1)。
[3]吴玉剑,王习胜:《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载《广西社会科学》,2021(9):183-188页。
[4]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杨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作者简介
郭云珠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思创中心办公室主任、博士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育人机制、育人体系、育人价值、育人形式的综合角度,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要求进行总结凝练。
1、全方位构建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劳动教育载体的丰富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系统工程,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利用宽阔视野,推进机制完善。在四重维度基础之上,贯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社区教育、劳动服务,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就业课程、创新课程等八大板块,全方位充实劳动教育的实施力量,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下线上、团队个人多元协调的高校劳动教育引领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业发展的基础范畴逐渐延伸到成长成才、职业发展的前瞻性育人目标上去。
不断深化和拓展劳动课育人模式涵盖范围,开拓线下实践活动和线上交流平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劳动教育开展,立体化打造育人模式朝着全方位劳动育人的方向持续推进。
2、全员融入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劳动教育主体的多元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推动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完善。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有赖于劳动教育文化的营造。其中,家庭、学校、社会在整合教育资源、营造劳动教育文化氛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树立劳动意识、培养独立人格的起点;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在传授实用课程体系、引导劳动实践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使劳动教育增值增效,是通过劳动实现自我成就感和社会价值的主要场域。因而整合劳动教育主体,构建体系化的劳动教育培育体系,是新时代对深化劳动教育成效提出的直观要求。
3、全过程体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内涵的价值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长效培养,全过程深化育人价值。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是推进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发展和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证,推进劳动教育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劳动教育,接受劳动教育,使价值培育覆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这就需要将劳动教育要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中,将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相融合,构建具有马克斯主义学科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理论+实践”双引擎驱动开展劳动教育,深化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的实践和基础理论协同研究。带领学生在间接体验中激发劳动兴趣,在榜样中和学科中激发劳动动力,在直接体验中强化劳动情感和培养劳动能力。
4、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育人形式创新
劳动教育方式的实践性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形式创新,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将研究式、自助式、引导式的培养方式融会贯通。创设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是劳动教育深层次发展的必要过程。
一方面,要科学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注重立足专业特色,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优势,着力突出创新型、实践性、学理性有机结合的三元结构,让劳动教育实践既能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又能落实落地。
另一方面,要结合网络思政育人理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VR体验、理论宣讲等创新途径,在学生中开展系列云端活动,使劳动教育不断贴近学生需求,开拓新颖平台,带动育人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10):7-11页。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载《人民日报》,2018-09-11(1)。
[3]吴玉剑,王习胜:《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载《广西社会科学》,2021(9):183-188页。
[4]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5]杨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作者简介
郭云珠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思创中心办公室主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