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5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思考
金 坤
  大学英语课程是隐性育人的重要阵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职责。英语教师要强化德育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侧重点,掌握教育的时机、力度和方式,探索融入的方法和渠道,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思想道德基础,也是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与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并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重要人文课程,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职责和重要作用。但目前部分英语教师对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融什么、如何融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有的甚至有畏难或抵触情绪,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强化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方法,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强化德育意识,提升育人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其德育意识的强弱、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能否担负起这个时代重任,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一是强化德育意识。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教师要全面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核心通识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指导纲要》和《教学指南》精神,准确把握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性质,深刻理解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跳出英语“工具性”单一价值取向的藩篱,[4]强化立德树人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按照“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建构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对西方价值观的科学认知。
  二是提升育人能力。英语教师要把育人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能力来抓,不仅要潜心钻研本专业的教学艺术,还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掌握育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提高育人能力。要针对自己在政治理论素养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关注时政,深谙国情世情,厚植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学生思想之疑、答学生理论之惑的能力。要加强与思政教师的合作交流,借思政教师专业优势之力,及时了解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动态,精准挖掘英语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共商融合的内容、切入点和方式方法等,确保英语教学与思政课同行同向、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