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8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路径研究
张 蕾
◎陕西省哲学社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2年度外语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立项号:2022HZ056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意义深远的育人功能。探索将其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在宏观意识和微观方式上融合,有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育人能力提升,更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代代中华儿女通过勤恳劳作、实践探索,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高尚的道德标识、先进的思想观念、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架构与基座。这些文明精髓,滋养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激励和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构建和积淀起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什么、怎样继承和弘扬等重大问题。
  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要求:“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1]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定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重点之一。[2]同年10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出台,《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内容应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观,课程思政聚焦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境界、道德修养等视界与维度上引导的力度、深度和效度,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新路径。然而,当前课程思政效能的发挥还与满足大学生个人成长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教师素养欠缺、教材建设不力、教学方法单一,未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要素、未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融入生硬等诸多问题。因此,推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已成为高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
  1、有助于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
  近年来,全国上下共同抵御疫情的行动满溢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效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民族意识也成为了很好的课程思政素材。疫情防控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战胜各种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是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同时也对其他国家施以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关切。它所呈现出变通达久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活力,也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耳濡目染、共进同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教育影响方式由灌输变成了唤醒,大学生们也在熏陶和浸染中渐渐锤炼出了仁爱、担当的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
  课程思政的根本指向是立德树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共通的取向,这种宏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