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2版
推进网络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班级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由于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能够简单便捷地在互联网上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比如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社交等,然而大学生在网络中享受生活的时候,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漏洞,在网络中假冒身份,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窃取大学生的隐私,引导不良舆论言论,引发了诸多网络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强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推进网络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3]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跟随信息化、科技化、数字化的脚步,选择合适的网络教育载体,不断改进自己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形式,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要利用学生喜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将当下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网络时事新闻贯穿进平常的思政课程内容中,让大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关注现实,与现实紧密结合,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吸引力,与时俱进地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推进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积极接受新事物,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新事物、新思想的影响。通过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网络互动,在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网络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较低,容易被误导、被欺骗。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4]冒充好友诈骗、钓鱼网站诈骗和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等网络诈骗问题不容忽视。而在面对此类网络安全问题时,部分大学生相关法律意识较弱,不能正确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对于网络上的谣言、未被证实的新闻,大学生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随意转载评论,传播谣言,缺乏网络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高校不够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当前,网络信息空间的不断发展,促使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就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各个高校得到推广,但是部分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学”,轻“教育”的问题,对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缺乏重视,大多注重事后应对,许多要求并未落实。例如学校网站的建设、校园网的安全性能等问题。高校需要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人才队伍,落实相关政策,通过制度约束、政策支持、技术保障,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教育的管理。
  (三)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思政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四门常规课为主,网络安全教育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多以讲座、班会、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内容也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符,做不到与时俱进。常常是照本宣科,针对性较差,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时无法正确应对,无法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同时,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常常采用填灌式的课堂理论教育方式,内容枯燥乏味,方式落后陈旧,师生之间互动性弱,教育理论与现实脱轨,未能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所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推进网络安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网络空间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中,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提高警惕性,加强自我防范能力。在参与网络活动时,要注意自己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要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随意登录自己的账号密码,不向网友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平时要主动地多了解一些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