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2版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探究
有效手段,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在开展这一工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准确意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借此来帮助高校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康且乐观的人格,从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蔺子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载《职教论坛》,2014(26):19-21页。
  [2]刘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探究》,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2,31(1):57-60页。
  [3]谢雨涵:《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载《决策探索》,2021(22):76-77页。
  [4]姜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载《中国油脂》,2021(8):I0043页。
  [5]李晓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载《高教学刊》,2021,7(21):58-61页。
  [6]王淑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载《教育评论》,2018(6):98-101页。
  [7]王晓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载《好家长》,2018(65):31-31页。
  [8]张东,何文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路径探析》,载《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40(2):81-83页。
  作者简介
  文 楠 中北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