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与民宿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作机制、“专群一体”的管护机制、“条块结合”的联动机制,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多元共治体系。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多途径引进和培养生态与民宿产业方面专业人才,比如民宿管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相关专业和热爱民宿产业发展的人员就业和创业。同时,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多渠道加大政府和民间资本对民宿产业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高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规划设计。按照民宿发展相关政策要求,政府部门积极制定长远规划设计方案,从民宿的建筑层高、房间数量、建筑面积、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方面明确规划建设方案,提升乡村建设的整体品质,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是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借助智慧管家、智慧客流管理、智慧交通等数字化平台,动态掌握区域资源与空间承载量,科学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建设“数字秦岭”,完善秦岭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落实好“人防+技防”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水平,筑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安全保障。
3、打造循环产业链,充分释放生态红利
依托秦岭丰富的生态资源,民宿产业规模日渐增长、品质不断提升,构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生态红利大、科技含量高的循环产业链,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护互促并进。
一是打造特色精品民宿。从游客的赏景、文化、情怀、体验等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秦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精品民宿,满足游客多层次消费需求,促进民宿产业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二是提升推广宣传质量。当前,民宿的推广宣传90%以上是借助互联网、各大社交自媒体平台,民宿经营者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在网络上提供真实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图片与视频,打好“服务牌”,运营平台应鼓励相关部门及游客做民宿经营与推广的宣传者和监督者,助推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融合创新,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加大绿色招商力度,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多重运营模式,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可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民宿+微度假、生态示范、文化休闲、生态农业、体育健身、研学写生等”,包罗吃、住、行、游、购、娱等关键要素,做到全方位融合,上下游产业联动,拓展消费场景以及升级消费环境,释放生态红利,带动群众增收。
四是提升民宿产业文化价值。大秦岭蕴藏着中国生态密码,也蕴含着中国人文密码,蕴化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文化是民宿的灵魂,是其发展的精神支柱,为民宿长远发展注入“精神内核”。把深厚悠远的秦岭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民宿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将民宿发展成为人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人们在民宿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使民宿通过“高颜值”与“高贵内涵”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四川教育》,2022(21):2+49-50页。
[2]《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王学斌:《如何理解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载《学习时报》,2020-05-25(A5)。
[4]《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载《中国环境报》,2020-10-14(08)。
[5]《秦岭生态气候公报(2021年)》发布,载《三秦都市报》,2022-08-25(A02)。
[6]2019-2021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网,http://sthjt.shaanxi.gov.cn/html/hbt/newstype/hbyw/hjzl/hjzkgbnew/index.html.2023-5-10。
[7]张思梦:《陕南地区乡村民宿设计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8]李卫:《民宿旅游业的又一个新风口》,载《陕西日报》,2022-08-23(08)。
[9]《“超长黄金周”显中国经济强大复苏活力》,载《解放日报》,2020-10-09(03)。
[10]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发布《2023年春节大数据报告》,百度百科网,https://baike.baidu.com/item/2023年春节大数据报告/62612708?fr=aladdin#reference-[1]-36918377-wrap.2023-5-10。
作者简介
李晶晶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干部
李思静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干部
方忱一 陕西地建酒店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管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多途径引进和培养生态与民宿产业方面专业人才,比如民宿管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相关专业和热爱民宿产业发展的人员就业和创业。同时,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多渠道加大政府和民间资本对民宿产业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高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规划设计。按照民宿发展相关政策要求,政府部门积极制定长远规划设计方案,从民宿的建筑层高、房间数量、建筑面积、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方面明确规划建设方案,提升乡村建设的整体品质,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是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监管。借助智慧管家、智慧客流管理、智慧交通等数字化平台,动态掌握区域资源与空间承载量,科学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建设“数字秦岭”,完善秦岭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落实好“人防+技防”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水平,筑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安全保障。
3、打造循环产业链,充分释放生态红利
依托秦岭丰富的生态资源,民宿产业规模日渐增长、品质不断提升,构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生态红利大、科技含量高的循环产业链,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护互促并进。
一是打造特色精品民宿。从游客的赏景、文化、情怀、体验等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秦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精品民宿,满足游客多层次消费需求,促进民宿产业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二是提升推广宣传质量。当前,民宿的推广宣传90%以上是借助互联网、各大社交自媒体平台,民宿经营者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在网络上提供真实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图片与视频,打好“服务牌”,运营平台应鼓励相关部门及游客做民宿经营与推广的宣传者和监督者,助推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融合创新,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加大绿色招商力度,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多重运营模式,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可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民宿+微度假、生态示范、文化休闲、生态农业、体育健身、研学写生等”,包罗吃、住、行、游、购、娱等关键要素,做到全方位融合,上下游产业联动,拓展消费场景以及升级消费环境,释放生态红利,带动群众增收。
四是提升民宿产业文化价值。大秦岭蕴藏着中国生态密码,也蕴含着中国人文密码,蕴化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文化是民宿的灵魂,是其发展的精神支柱,为民宿长远发展注入“精神内核”。把深厚悠远的秦岭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民宿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将民宿发展成为人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人们在民宿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使民宿通过“高颜值”与“高贵内涵”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四川教育》,2022(21):2+49-50页。
[2]《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王学斌:《如何理解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载《学习时报》,2020-05-25(A5)。
[4]《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载《中国环境报》,2020-10-14(08)。
[5]《秦岭生态气候公报(2021年)》发布,载《三秦都市报》,2022-08-25(A02)。
[6]2019-2021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网,http://sthjt.shaanxi.gov.cn/html/hbt/newstype/hbyw/hjzl/hjzkgbnew/index.html.2023-5-10。
[7]张思梦:《陕南地区乡村民宿设计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8]李卫:《民宿旅游业的又一个新风口》,载《陕西日报》,2022-08-23(08)。
[9]《“超长黄金周”显中国经济强大复苏活力》,载《解放日报》,2020-10-09(03)。
[10]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发布《2023年春节大数据报告》,百度百科网,https://baike.baidu.com/item/2023年春节大数据报告/62612708?fr=aladdin#reference-[1]-36918377-wrap.2023-5-10。
作者简介
李晶晶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干部
李思静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干部
方忱一 陕西地建酒店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