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美好生活多维分析
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从系统论视域下探析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的系统特征。新时代美好生活把注重主体深层次需要满足、社会各要素协同和生态环境改善作为着力点。运用系统思维构筑美好生活,要明确美好生活目标引导、增强社会各要素协调,推动美好生活中人与自然的要素协同,促进美好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新时代美好生活是一个发展目标明确、结构层次分明、各要素协同的有机整体。在系统论视域下探析美好生活的特征和新时代着力点,把系统思维运用到美好生活构建的动态实践中,更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与实践要义。
美好生活的系统特征
生活是人生命活动的总和,是超越动物生存之上的活动,而美好生活是人们基于现存活动对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莫尔的乌托邦其本质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主体期待的美好生活可能各不相同,但特殊之中一定包含着一般。美好生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一般性特征。
(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
系统论下的整体性强调系统是由诸多子系统与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美好生活的整体性表现为多种需要的统一和主客观的结合。
美好生活是基于现实世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美好期许是多维多样的。美好生活可以是满足人的衣、食、住、行和后辈延续等自然属性的物质生活;可以是追求地位和权力的政治生活;可以是追求博学多识的文化生活;也可以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生活;还可以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公共生活。美好生活是多维的,但生活是立体的,美好生活的感受不可能是单向度的。单一维度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期许不能带来美好的感受,美好生活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需要于一体的有机整体。
美好生活是人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期许不是天马行空的,是主体基于现实世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展望。同时,这样的展望也一定是体现在行动中,落实在实践里。实践将人脑中抽象的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现实,促进世界的改造和发展。美好展望是实践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指向,最终使世界发生合于人的目的性改变。所以,美好生活是一个主客观结合的整体。
(二)美好生活的动态性
系统的动态性是系统处于流动、变化的属性。美好生活也是一个动态性发展过程。“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2]主体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条件、更新生活要素,最终实现客观物质生活的发展;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也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美好生活需求层次的升级,主体通过劳动进一步满足主体的新需求,并最终实现美好生活现实化。每一时代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意志和劳动都推动美好生活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共同进步。以我国发展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促使物质水平不断进步。人民的美好生活有三个层次动态发展过程,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生存需要层次到改革开放的小康享受需要层次再到新时代中国梦的发展需要层次。因此,基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也呈现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变化和精神生活层次不断提升的动态性特质。
(三)美好生活的层次性
系统层次性强调系统内部的元素按照某种排列而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新时代美好生活是一个发展目标明确、结构层次分明、各要素协同的有机整体。在系统论视域下探析美好生活的特征和新时代着力点,把系统思维运用到美好生活构建的动态实践中,更有助于深刻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与实践要义。
美好生活的系统特征
生活是人生命活动的总和,是超越动物生存之上的活动,而美好生活是人们基于现存活动对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莫尔的乌托邦其本质都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主体期待的美好生活可能各不相同,但特殊之中一定包含着一般。美好生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一般性特征。
(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
系统论下的整体性强调系统是由诸多子系统与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美好生活的整体性表现为多种需要的统一和主客观的结合。
美好生活是基于现实世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美好期许是多维多样的。美好生活可以是满足人的衣、食、住、行和后辈延续等自然属性的物质生活;可以是追求地位和权力的政治生活;可以是追求博学多识的文化生活;也可以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生活;还可以是追求天下大同的公共生活。美好生活是多维的,但生活是立体的,美好生活的感受不可能是单向度的。单一维度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期许不能带来美好的感受,美好生活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需要于一体的有机整体。
美好生活是人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期许不是天马行空的,是主体基于现实世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展望。同时,这样的展望也一定是体现在行动中,落实在实践里。实践将人脑中抽象的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现实,促进世界的改造和发展。美好展望是实践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指向,最终使世界发生合于人的目的性改变。所以,美好生活是一个主客观结合的整体。
(二)美好生活的动态性
系统的动态性是系统处于流动、变化的属性。美好生活也是一个动态性发展过程。“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2]主体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条件、更新生活要素,最终实现客观物质生活的发展;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也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美好生活需求层次的升级,主体通过劳动进一步满足主体的新需求,并最终实现美好生活现实化。每一时代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意志和劳动都推动美好生活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共同进步。以我国发展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促使物质水平不断进步。人民的美好生活有三个层次动态发展过程,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生存需要层次到改革开放的小康享受需要层次再到新时代中国梦的发展需要层次。因此,基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也呈现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变化和精神生活层次不断提升的动态性特质。
(三)美好生活的层次性
系统层次性强调系统内部的元素按照某种排列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