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调查与分析
用户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与优化方向。针对如何提高图书采访的满意度,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线上调研与线下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取得采购建议;二是向学科带头人以及优秀教师询求购书反馈;三是开展现场选书或荐购活动。
PDA,即读者决策采购,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图书采购模式,特别是在电子书的采购方面,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它是对传统馆藏建设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4]PDA模式将具体的选书工作转交给了读者,使馆员将工作重心转向馆藏的管理、协调、控制和监管等工作。这样既能有目标、有规划地建设学科发展需要的特色化、系统化的馆藏保障体系,也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这种模式合理运用到馆藏建设中。另外,对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视并不应仅局限于购买基本满足教学和研究的数字资源,还应建设特色资源库、设立机构知识库,充分利用本校的特有资源。同时,还应加强对馆藏资源及各类数字资源的宣传及引导使用工作,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了解并掌握使用方法。
(三)重视移动微服务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手机网络提供移动微服务,协助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挖掘,提升其资源的使用感,增加图书馆资源的辐射覆盖,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手机上网使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实现了图书信息资源的及时性、便捷性和可读性等。此外,还可以利用移动微服务进行个性化推送服务,如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和代理咨询服务;还可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研究和专业兴趣,可以利用学术导航和主题定题服务等技术来主动推送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
(四)开展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根据科研所需的信息资源,通过跨学科交流服务的互动网络平台,加强科研人员与信息人员的合作联系,使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助力学科研究。该模式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选择、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源,为高等学校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高等学校师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5]
(五)改进检索服务
馆藏资源的增加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信息种类与形式多、数据分散于多个独立数据库中、一站式检索系统中信息整合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造成了用户在检索信息时难以检全或检准,因此应推动学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尽快运用在实际当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图书馆界一直在寻求一个可以实现各类学术资源发现与获取的整合之道,基于元数据预索引的资源发现服务系统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发现服务系统通过统一架构,建立了一个索引体系,将馆内的馆藏文献资源与订购的电子资源以及网络中可被检索到的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将本地和远程的信息资源统一仓储于一个集中索引之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地输入关键词或关键句,实现一框式检索。该系统在仓储过程中因为已经对资源进行组织与揭示,因此能为用户发现与推荐最符合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因其稳定性远远超越于其他检索系统,从而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面向深度集成和易于获取访问的发展方向。[6]
(六)建设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新定位。它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学术优势,很好地解决“藏”与“用”的关系,实行“藏、检、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开架服务模式。[7]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其更加地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以及达到深层次发展,达到促进图书馆的功能更为丰富的目的。它推动着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原先作为静态的文献资源中心的定位,推动其转向动态的学术交流中心的功能,也强化其作为知识服务中心的职责。
参考文献
[1][2]王晓霞:《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载《高校图书馆情报论坛》,2014(6):40-43页。
[3]陈穗红:《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现状与策略》,载《图书馆学刊》,2012(5):84-86页。
[4]张丹:《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中馆员的角色定位及职业前景分析》,载《图书与情报》,2014(2):86-89页。
[5][7]张维赞:《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载《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7-9+21页。
[6]周明君、刘洪:《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分析》,载《科技传播》,2021(6):56-58页。
作者简介
冯瑾毅 西北政法大学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PDA,即读者决策采购,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图书采购模式,特别是在电子书的采购方面,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它是对传统馆藏建设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4]PDA模式将具体的选书工作转交给了读者,使馆员将工作重心转向馆藏的管理、协调、控制和监管等工作。这样既能有目标、有规划地建设学科发展需要的特色化、系统化的馆藏保障体系,也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这种模式合理运用到馆藏建设中。另外,对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视并不应仅局限于购买基本满足教学和研究的数字资源,还应建设特色资源库、设立机构知识库,充分利用本校的特有资源。同时,还应加强对馆藏资源及各类数字资源的宣传及引导使用工作,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了解并掌握使用方法。
(三)重视移动微服务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手机网络提供移动微服务,协助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挖掘,提升其资源的使用感,增加图书馆资源的辐射覆盖,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手机上网使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实现了图书信息资源的及时性、便捷性和可读性等。此外,还可以利用移动微服务进行个性化推送服务,如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和代理咨询服务;还可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研究和专业兴趣,可以利用学术导航和主题定题服务等技术来主动推送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
(四)开展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是根据科研所需的信息资源,通过跨学科交流服务的互动网络平台,加强科研人员与信息人员的合作联系,使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助力学科研究。该模式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选择、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源,为高等学校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高等学校师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5]
(五)改进检索服务
馆藏资源的增加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信息种类与形式多、数据分散于多个独立数据库中、一站式检索系统中信息整合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造成了用户在检索信息时难以检全或检准,因此应推动学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尽快运用在实际当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图书馆界一直在寻求一个可以实现各类学术资源发现与获取的整合之道,基于元数据预索引的资源发现服务系统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发现服务系统通过统一架构,建立了一个索引体系,将馆内的馆藏文献资源与订购的电子资源以及网络中可被检索到的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将本地和远程的信息资源统一仓储于一个集中索引之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地输入关键词或关键句,实现一框式检索。该系统在仓储过程中因为已经对资源进行组织与揭示,因此能为用户发现与推荐最符合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因其稳定性远远超越于其他检索系统,从而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面向深度集成和易于获取访问的发展方向。[6]
(六)建设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不仅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新定位。它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学术优势,很好地解决“藏”与“用”的关系,实行“藏、检、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开架服务模式。[7]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其更加地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以及达到深层次发展,达到促进图书馆的功能更为丰富的目的。它推动着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原先作为静态的文献资源中心的定位,推动其转向动态的学术交流中心的功能,也强化其作为知识服务中心的职责。
参考文献
[1][2]王晓霞:《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载《高校图书馆情报论坛》,2014(6):40-43页。
[3]陈穗红:《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现状与策略》,载《图书馆学刊》,2012(5):84-86页。
[4]张丹:《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中馆员的角色定位及职业前景分析》,载《图书与情报》,2014(2):86-89页。
[5][7]张维赞:《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载《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7-9+21页。
[6]周明君、刘洪:《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分析》,载《科技传播》,2021(6):56-58页。
作者简介
冯瑾毅 西北政法大学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