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政策优化研究
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有助于提升育人的整体效能,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跃升。
(三)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中之重。[1]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能够为乡村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促进其良好品德、能力的培养,提升乡村学生的综合素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乡村居民享受到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析
目前学界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提出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事物内外部要素达到最优化;[2]另一种是从词源的角度出发,对“质量”进行拆分解析,提出“高质量发展”即在“质”“量”两个层面均达到优质,“质”是事物本体属性,“量”是事物满足外在对象需求的程度。[3]本文中主要采用高质量发展的第二种定义。
在知网上以“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目前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门针对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比较少,更鲜少涉及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其中高怡楠,李静将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界定为“良好的师德师风,人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兼具专业理念、知识与能力,具备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4]邬志辉认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应具有深厚的乡土教育情怀、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能力素养。[5]在有关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文本中,《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陕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中提到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
综合不同学者以及政策文本中对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定义,本文中将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扎根乡村、素质优良、活力幸福。其中数量充足属于乡村教师队伍的“量”,其他特征属于其“质”。西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主要参考西部S省教育厅制作的2018-2021年《S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扎根乡村”维度细化为乡村教育认同感、乡村文化了解度、乡村教育责任感、乡村教育使命感、服务乡村振兴意愿这五项指标;将“素质优良”维度细化为教育教学理念、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这五项指标;将“活力幸福”维度细化为对工资的满意度、对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工作压力情况这3项指标。
西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现存问题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针对S省乡村教师开展关于S省乡村教师发展情况的调研,研制出《西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共回收1238份有效问卷,并对30余名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了访谈。结合已有的官方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步与不足并存。西部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有所优化,学历合格率逐年提升,教师持证上岗率近100%;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较高;乡村教师队伍相对稳定,70%的乡村教师愿意留在乡村任教,但仍然存在需要继续改进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存在流失
S省2018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7764人,2019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9083人,2020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5253人,2021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3944人,2019-2021年乡村教师数量减少0.51万人。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发展前景的认同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乡村教师流失会对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学生任课教师的不断更迭会提高学生心理适应的时间和情感成本,变相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精力投入,破坏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乡村教师的流失会破坏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其中乡村优秀教师的调出会拉低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而影响乡村教育质量。
(二)专业素养尚待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当前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较落后,在学生发展上重知轻能、重智轻品。56.42%的被调查者认为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比较随意,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58.85%的乡村教师觉得学生成绩的重要性优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乡村教师在教学知识和技能上仍存在结构性短缺。在专业知识方面73.65%的被调查者认为乡村教师缺乏有关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73.1%的
(三)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中之重。[1]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能够为乡村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促进其良好品德、能力的培养,提升乡村学生的综合素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乡村居民享受到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析
目前学界关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提出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事物内外部要素达到最优化;[2]另一种是从词源的角度出发,对“质量”进行拆分解析,提出“高质量发展”即在“质”“量”两个层面均达到优质,“质”是事物本体属性,“量”是事物满足外在对象需求的程度。[3]本文中主要采用高质量发展的第二种定义。
在知网上以“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目前教育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门针对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比较少,更鲜少涉及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其中高怡楠,李静将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界定为“良好的师德师风,人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兼具专业理念、知识与能力,具备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4]邬志辉认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应具有深厚的乡土教育情怀、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能力素养。[5]在有关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文本中,《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陕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中提到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
综合不同学者以及政策文本中对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定义,本文中将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扎根乡村、素质优良、活力幸福。其中数量充足属于乡村教师队伍的“量”,其他特征属于其“质”。西部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主要参考西部S省教育厅制作的2018-2021年《S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扎根乡村”维度细化为乡村教育认同感、乡村文化了解度、乡村教育责任感、乡村教育使命感、服务乡村振兴意愿这五项指标;将“素质优良”维度细化为教育教学理念、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这五项指标;将“活力幸福”维度细化为对工资的满意度、对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工作压力情况这3项指标。
西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现存问题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针对S省乡村教师开展关于S省乡村教师发展情况的调研,研制出《西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共回收1238份有效问卷,并对30余名乡村教师和校长进行了访谈。结合已有的官方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步与不足并存。西部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有所优化,学历合格率逐年提升,教师持证上岗率近100%;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性较高;乡村教师队伍相对稳定,70%的乡村教师愿意留在乡村任教,但仍然存在需要继续改进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存在流失
S省2018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7764人,2019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9083人,2020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5253人,2021年乡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为53944人,2019-2021年乡村教师数量减少0.51万人。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发展前景的认同度较低,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乡村教师流失会对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学生任课教师的不断更迭会提高学生心理适应的时间和情感成本,变相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精力投入,破坏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乡村教师的流失会破坏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其中乡村优秀教师的调出会拉低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而影响乡村教育质量。
(二)专业素养尚待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当前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较落后,在学生发展上重知轻能、重智轻品。56.42%的被调查者认为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比较随意,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58.85%的乡村教师觉得学生成绩的重要性优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乡村教师在教学知识和技能上仍存在结构性短缺。在专业知识方面73.65%的被调查者认为乡村教师缺乏有关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73.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