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7版
李妙斋:寻找回来的英雄
    李妙斋烈士之墓及其生平简介

  已经80多岁的王德兴提起往事,流着泪对白雪一行人回忆,1959年爷爷临终前,还嘱托他一定要找到失踪多年的王玉玺。
  岁月对于王玉玺的妻子郭黄娇来说尤为残酷。丈夫与她共同生活八年后,再没有回来。她和幼女经公公作主,同三弟一家一起生活。虽然丈夫多年音讯全无,但郭黄娇坚信他还活着。一年又一年,支撑她的就是等待丈夫回家这个信念。不料,她等到的却是同样参加革命的女儿离世的消息。
  1936年,王玉玺18岁的女儿王俊良出嫁到马沟村,经人介绍,她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主要负责妇女儿童工作团的工作。1939年汾西县城沦陷,抗日民主政府转移到龙门洼村,牺盟会安排在东角村举办一期训练班。农历八月十四日,有日军自东向西,从东角村对面山上向蒲县方向行进。游击十二团虽布置了兵力警戒,却误以为日军不过是途经此处,放松了警惕,没有及时转移。未料当夜,日军便在奸细带领下,包围了东角村。从睡梦中惊醒的训练班成员,一面抵抗一面突围,部分妇救会成员经楼门台阶攀上窑顶,成功突围。怀有身孕的王俊良最终没能逃出,她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女儿的惨死,对郭黄娇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残存的希望就是丈夫有朝一日能够回家。
  王俊良牺牲的次年,王玉玺的三弟生下了王德兴。他的祖父为了给郭黄娇活下去的希望,也为她晚年着想,便与王德兴的父母协商后,将其过继给大伯母郭黄娇做了养子。
  1966年,时任村干部的王德兴外出开会时,偶然打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告诉他,王玉玺曾在徐海东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任政委。得到这个信息后,王德兴筹备了320元钱,又到县民政局开具了介绍信,动身前往北京寻找徐海东。但到了北京,他才得知徐将军已遭批判,不得一见。
  经过五十多天的寻访,王德兴在北京终于见到了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陈先瑞,得到了19位与王玉玺一样在陕甘地区同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的姓名和地址。王德兴返回家中后,按照名单一一去信,后陆续收到韩先楚将军等13人的回信,但均回复不知王玉玺其人。
  1978年夏,苦守半生的郭黄娇去世,终年75岁。临终前,她拉着王德兴的手说出自己的心愿,希望在她走后,王德兴能按照习俗捏个王玉玺的“米面人”,做个小棺材放进去,和她一起下葬。但王德兴没有同意,他觉得根据年龄判断,王玉玺有可能还活着,还是等有了确切消息再说。王德兴坚信,自己一定能寻找到大伯父的下落。
  李妙斋就是王玉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据王玉玺的外孙郝文俊回忆,1986年冬天,王德兴家走进两位从甘肃平凉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平凉党史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写好党史,查找当年陕甘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的家世。据他们说,他们在陕西潼关调查时,有一位老人提供了李妙斋的信息。
  从此时起,李妙斋的身世之谜才渐渐得以解开,而此时他已离世五十三年!
  据潼关的老人回忆,李妙斋原本姓王,是山西人,具体县名记不大清,但肯定有个“汾”字。据此线索,平凉党史部门的工作人员专程前往山西汾阳县查找,却没有任何收获。之后经人提醒,又来到汾西县。由于此前王德兴曾多次委托汾西县党史办代为留意伯父下落,听闻此事后,县党史办负责人当即建议来人前去王德兴家中查问。
  王德兴提供了他所知道王玉玺的情况,但依他提供的内容,仍无法确定王玉玺就是李妙斋。平凉党史办的工作人员又找到当地的马俊德老人,老人提到当年王家曾收到一封落款 “王志宪”的信。党史办工作人员闻听此言眼前一亮,因为李妙斋有一个化名正是:“王志宪”。
  更庆幸的是,王德兴手中还保存着一张王玉玺读书时与他人合拍的照片。不及一张普通邮票大的照片上,青年时代的王玉玺头戴瓜皮小帽,眉目间透出几分英武之气。平凉党史办的工作人员向王德兴借了照片,立即前往陕北展开调查。
  七八天后,他们发来电报,称在陕北得到最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