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斋:寻找回来的英雄
实,李妙斋就是王玉玺。同时告知王德兴,李妙斋已于1933年牺牲在陕西耀县照金薛家寨,请王德兴向当地民政部门联系核实。
从1986年10月起,王德兴曾先后四次来到陕西。他带着王玉玺青年时期的照片请当地几位熟悉李妙斋的老人辨认,老人们看后纷纷表示,这就是当年的李妙斋。
后经当时的耀县民政部门出具证明材料,1988年秋,汾西县民政局正式确认了王玉玺的烈士身份。失踪半个多世纪的王玉玺,至此与陕西耀县牺牲的烈士李妙斋合二为一。
1988年秋,汾西县民政局正式落实了王玉玺的烈士身份。李妙斋家也成为汾西县唯一的父女双烈士之家。
1994年,王德兴的父亲去世。安葬父亲后,他想到了养母的遗愿,前往照金薛家寨,从伯父坟头抓了一把土带回汾西,放在养母坟前,也算遂了她大半生的心愿。
白雪从汾西县回来后,动情地写道:王德兴老人将寻找伯父的事情当成自己人生的愿望和目标。如果不是老人家辗转多年的追寻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李妙斋烈士生前身后事或许会一直是一个谜团。如今,英雄得到正名,李妙斋就是“王玉玺”,“王玉玺”就是李妙斋,先烈的英魂得到慰藉,王家人的心情得以释怀,老人家更是放下了背负了一生的担子。老人家的最后心愿,就是希望广泛宣传伯父的英雄事迹,大而言之,是为了教育青年一代,小而言之,也可告慰烈士英灵,教育鞭策自家后人。
参与组织“蒿店兵变”
从王玉玺到李妙斋,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到底经历了什么?
据目前史料所载,1927年5月,王玉玺告别父母妻女离开家乡时,发誓混不出个人样,不回汾西。这年冬月,他与一友人坐船渡过黄河后,在陕北的清涧、绥德靠打零工暂时生活。因为他是当时难得一见的文化人,后经人介绍,在延安加入高双成部队,刚开始在混成旅司令部手枪队当士兵,因为识文断字会计算,很快就升任司务长。此时王玉玺已在不同阶段分别使用了王志宪、王之宪、王桥山、李华峰等化名。同部有一位名为马济仁的连长是潜伏的中共党员,在他的影响和发展下,王玉玺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党组织的安排,作为潜伏人员留在高双成部队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从1928年到1930年间,在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伐蒋介石之时,王玉玺任冯玉祥部第八方面军总司令邓宝珊的警卫营长。讨伐失败后,他随邓宝珊到了西安。
1932年2月,邓宝珊到兰州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兼新一军军长,王玉玺也随之到了兰州,任干部补习队队长。9月,蒋介石同意拨给邓宝珊800支德国造步枪、200支驳壳枪及一批弹药,计划于当月下旬运抵平凉。为了把这批武器弹药安全运到兰州,邓宝珊派行署干部补习队260多名官兵到平凉接运。中共陕西省委得此消息后,决定夺取这批武器弹药,以扩大陕甘红军的实力,遂派省委常委兼陕甘游击队政委李艮和周志学二人前去平凉具体指导这次行动。
此时化名为李华峰的王玉玺已是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干部补习队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艮在平凉找到中共陇东军特委书记刘杰三、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陈云樵和李华峰等人,共同研究夺取武器方案。9月16日,干部补习队从兰州出发,25日到达平凉,休整了3天。按当时分析的情况,前来平凉接运枪支弹药的干部补习队260名官兵里,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了一半,全部掌握在李华峰手中,所以决不能失去这次夺取武器的机会。但李艮等与中共陇东特委研究认为,平凉是国民党陇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西兰公路必经的交通要道,在这里组织兵变危险性大,决定将兵变地点选择在平凉以西六盘山下的固原县蒿店镇。同时决定,李艮为行动总指挥,刘杰三留守平凉接应。
为什么会选择蒿店?因为这个小镇是西兰公路上的交通要冲,西距一夫阻关、万人难克的三关口三里多路,南侧为高山峻岭,北侧为泾河,山大沟深,地势险要,行军作战便于隐蔽,沿北山可以直通陕北,位置、地形对兵变十分有利。李艮、李华峰、周志学、陈云樵等经过认真策划部署,决定由李华峰指挥,避敌重兵,在蒿店举事,以士兵队九个班战时建制,分班负责,相互策应,形成骨干力量;发起兵变后由陈云樵率一部控制分化军官队,争取愿意革命者随队同行;士兵队大部负责控制队部,应急敌变;争取枪械武器后,立即撤离战场,进入固原东山,安全把士兵队全部学员带到陕北。
10月下旬,干部补习队从平凉接到枪支弹药,沿西兰公路返回,28日晚抵达蒿店镇宿营。士兵队住在西街,军官队住在街东头,队长楚则先和教育主任姚亮等队部人员住在军官队一侧。根据当日的宿营情况,李艮等决定晚上11点部队全部休息后开始行动。李艮、李华峰对兵变的过程进行了具体部署,然后各自分头行动。
李华峰在士兵队进行具体部署后,士兵队的共产党员全部压好子弹,和衣而睡,躺在床上等待行动的命令。就在李艮、李华峰、周志学等准备按预定时间行动
从1986年10月起,王德兴曾先后四次来到陕西。他带着王玉玺青年时期的照片请当地几位熟悉李妙斋的老人辨认,老人们看后纷纷表示,这就是当年的李妙斋。
后经当时的耀县民政部门出具证明材料,1988年秋,汾西县民政局正式确认了王玉玺的烈士身份。失踪半个多世纪的王玉玺,至此与陕西耀县牺牲的烈士李妙斋合二为一。
1988年秋,汾西县民政局正式落实了王玉玺的烈士身份。李妙斋家也成为汾西县唯一的父女双烈士之家。
1994年,王德兴的父亲去世。安葬父亲后,他想到了养母的遗愿,前往照金薛家寨,从伯父坟头抓了一把土带回汾西,放在养母坟前,也算遂了她大半生的心愿。
白雪从汾西县回来后,动情地写道:王德兴老人将寻找伯父的事情当成自己人生的愿望和目标。如果不是老人家辗转多年的追寻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李妙斋烈士生前身后事或许会一直是一个谜团。如今,英雄得到正名,李妙斋就是“王玉玺”,“王玉玺”就是李妙斋,先烈的英魂得到慰藉,王家人的心情得以释怀,老人家更是放下了背负了一生的担子。老人家的最后心愿,就是希望广泛宣传伯父的英雄事迹,大而言之,是为了教育青年一代,小而言之,也可告慰烈士英灵,教育鞭策自家后人。
参与组织“蒿店兵变”
从王玉玺到李妙斋,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到底经历了什么?
据目前史料所载,1927年5月,王玉玺告别父母妻女离开家乡时,发誓混不出个人样,不回汾西。这年冬月,他与一友人坐船渡过黄河后,在陕北的清涧、绥德靠打零工暂时生活。因为他是当时难得一见的文化人,后经人介绍,在延安加入高双成部队,刚开始在混成旅司令部手枪队当士兵,因为识文断字会计算,很快就升任司务长。此时王玉玺已在不同阶段分别使用了王志宪、王之宪、王桥山、李华峰等化名。同部有一位名为马济仁的连长是潜伏的中共党员,在他的影响和发展下,王玉玺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党组织的安排,作为潜伏人员留在高双成部队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从1928年到1930年间,在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伐蒋介石之时,王玉玺任冯玉祥部第八方面军总司令邓宝珊的警卫营长。讨伐失败后,他随邓宝珊到了西安。
1932年2月,邓宝珊到兰州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兼新一军军长,王玉玺也随之到了兰州,任干部补习队队长。9月,蒋介石同意拨给邓宝珊800支德国造步枪、200支驳壳枪及一批弹药,计划于当月下旬运抵平凉。为了把这批武器弹药安全运到兰州,邓宝珊派行署干部补习队260多名官兵到平凉接运。中共陕西省委得此消息后,决定夺取这批武器弹药,以扩大陕甘红军的实力,遂派省委常委兼陕甘游击队政委李艮和周志学二人前去平凉具体指导这次行动。
此时化名为李华峰的王玉玺已是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干部补习队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艮在平凉找到中共陇东军特委书记刘杰三、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委员陈云樵和李华峰等人,共同研究夺取武器方案。9月16日,干部补习队从兰州出发,25日到达平凉,休整了3天。按当时分析的情况,前来平凉接运枪支弹药的干部补习队260名官兵里,中共地下党组织控制了一半,全部掌握在李华峰手中,所以决不能失去这次夺取武器的机会。但李艮等与中共陇东特委研究认为,平凉是国民党陇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西兰公路必经的交通要道,在这里组织兵变危险性大,决定将兵变地点选择在平凉以西六盘山下的固原县蒿店镇。同时决定,李艮为行动总指挥,刘杰三留守平凉接应。
为什么会选择蒿店?因为这个小镇是西兰公路上的交通要冲,西距一夫阻关、万人难克的三关口三里多路,南侧为高山峻岭,北侧为泾河,山大沟深,地势险要,行军作战便于隐蔽,沿北山可以直通陕北,位置、地形对兵变十分有利。李艮、李华峰、周志学、陈云樵等经过认真策划部署,决定由李华峰指挥,避敌重兵,在蒿店举事,以士兵队九个班战时建制,分班负责,相互策应,形成骨干力量;发起兵变后由陈云樵率一部控制分化军官队,争取愿意革命者随队同行;士兵队大部负责控制队部,应急敌变;争取枪械武器后,立即撤离战场,进入固原东山,安全把士兵队全部学员带到陕北。
10月下旬,干部补习队从平凉接到枪支弹药,沿西兰公路返回,28日晚抵达蒿店镇宿营。士兵队住在西街,军官队住在街东头,队长楚则先和教育主任姚亮等队部人员住在军官队一侧。根据当日的宿营情况,李艮等决定晚上11点部队全部休息后开始行动。李艮、李华峰对兵变的过程进行了具体部署,然后各自分头行动。
李华峰在士兵队进行具体部署后,士兵队的共产党员全部压好子弹,和衣而睡,躺在床上等待行动的命令。就在李艮、李华峰、周志学等准备按预定时间行动